肾功能损害:慢性损伤的“隐蔽杀手”!
与发热寒战的“急性紧急”不同,肾功能损害的征兆极具“隐蔽性”: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它的危害更长远——若长期忽视,可能导致肾脏组织不可逆损伤,甚至单侧肾功能完全丧失,属于“温水煮青蛙”式的严重并发症。
其核心原因是“结石梗阻导致肾积水”:当结石体积较大(如直径超过2厘米的“鹿角形结石”,因形状像鹿角一样分支,会牢牢卡在肾盂内),或结石虽小但长期堵塞输尿管、肾盂出口时,尿液无法顺利排出,会在肾脏内逐渐积聚,形成“肾积水”——就像往一个密闭的气球里不断加水,气球会被越撑越大,肾脏的实质组织(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的关键部分)会被积水逐渐压迫、挤压,如同海绵被长期按压后失去弹性,肾功能会一点点减退。
早期的肾功能损害几乎“无症状”,这也是危险的地方:患者既没有腰痛,也没有排尿异常,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只有通过肾脏B超检查,才能发现“肾积水”的迹象(B超报告上会显示“肾盂分离”或“肾窦分离”)。比如一位50岁的女性,十年前体检发现左肾有一颗0.6厘米的小结石,当时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她觉得“没感觉就没事”,一直没管。去年单位体检时,B超显示左肾积水已达中度,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发现,左肾的肾小球滤过率(衡量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只剩正常水平的30%——这意味着十年间,那颗小结石慢慢堵塞了输尿管,积水悄悄压迫肾组织,肾功能在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逐渐减退。
若肾积水持续加重、肾功能损害进入后期,才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但此时往往已错过干预时机:比如全身乏力、容易疲倦,走几步路就觉得累;眼睑、下肢出现水肿,按压皮肤会凹陷,半天弹不起来;尿液量减少,原本每天排尿1500-2000毫升,慢慢降到1000毫升以下;还可能伴随血压升高,且用降压药难以控制——这些都是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毒素堆积、水钠潴留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