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尿路感染:先查“隐藏的结石”——找到感染的“根本元凶”!
很多人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烧,每次用抗生素后症状就缓解,停药没多久又复发,却没意识到“罪魁祸首”可能是一颗隐藏的泌尿结石。这是因为结石引发的感染,本质是“源头未除”,抗生素只能暂时“压制细菌”,无法解决“尿液滞留、细菌藏身”的根本问题。
1.为什么反复感染要查结石?
正如之前所说,结石会通过“梗阻导致尿液滞留”“表面藏细菌”“划伤黏膜破防御”三个方式,为感染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即使结石很小(比如3-4mm),或位置隐蔽(比如肾下盏),也可能成为细菌的“庇护所”——抗生素能杀死尿液里的游离细菌,却穿不透结石表面的孔洞,也无法解决尿液滞留的问题,导致感染“治标不治本”。
比如:有人一年发作5次尿路感染,每次都按“普通尿道炎”用抗生素,症状缓解后就停药,直到后来出现腰痛、血尿,做B超才发现肾下盏有一颗4mm的草酸钙结石。正是这颗结石导致尿液在肾下盏轻微滞留,细菌藏在结石表面,才让感染反复不愈。
2.医生会用哪些检查找结石?
针对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推荐三类无创或微创检查,精准排查结石:
泌尿系B超:首选的无创检查,能快速看到肾脏、输尿管、膀胱里是否有结石,以及是否存在肾盂积水(提示结石梗阻),操作简单、无辐射,适合所有人群(包括孕妇、儿童);
X光(腹部平片):能发现大部分含钙结石(如草酸钙、磷酸钙结石),但对尿酸结石(不含钙)、胱氨酸结石不敏感,可能漏诊;
泌尿系CT:精准的检查,能发现所有类型的结石(包括尿酸结石、微小结石),还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大小、位置、是否堵塞尿路,以及肾脏的损伤情况,适合B超或X光没找到结石,但感染仍反复的患者。
简单说,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查结石是为了“找到病根”——只有移除结石,才能从源头切断感染的“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