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德胜堂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康复护理特色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配备注意力训练仪(如视觉追踪仪、听觉注意力训练系统)、学习能力评估工具(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阅读流畅性测试)、感统训练器械(平衡木、触觉球)、中医理疗仪(小儿推拿床、针灸仪)等专业仪器,拥有儿科康复师、儿童心理治疗师、学习指导师、中医师组成的经验丰富团队。
医院可收住神经发育障碍(含小儿ADHD)、学习困难康复、感统失调康复等患者,核心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注意力提升-学习策略协同干预”——将现代康复技术(注意力训练、行为矫正、学习方法指导)与传统中医手段(小儿推拿、针灸)结合,由多学科团队根据患儿ADHD评估(SNAP-IV量表)、学习能力测试(如阅读、数学成绩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针对小儿特点提供细致照护,包括辅助训练、情绪安抚、生活照料(喂饭、穿衣、如厕协助);营养师根据患儿体质,定制均衡膳食(补充锌、铁、维生素B族,如瘦肉、鸡蛋、绿叶菜),避免含咖啡因、添加剂的食物(如可乐、薯片)加重多动;住院环境采用童趣化设计,设置注意力训练区(安静无干扰空间)、学习辅导区(配备卡通样式桌椅),减少外界刺激,同时提供单人间、双人间,方便家属陪护。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小儿ADHD合并学习困难的综合干预与能力提升
小儿ADHD合并学习困难,大脑前额叶发育滞后导致注意力调控、行为抑制能力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作业拖拉)、多动冲动(坐不住、频繁插话)、学习效率低(阅读慢、计算易出错、记不住知识点),部分患儿伴随情绪急躁,两种问题形成“注意力差-学习难”恶性循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内容吸收少,成绩差又加剧自卑,进一步分散注意力),科学干预需同步“提升注意力+优化学习策略”,用行为训练改善专注度,以趣味辅导增强学习能力。
一、双障碍评估与干预方向
1.评估方法:
-ADHD评估:用SNAP-IV量表(家长/教师评定,0-60分,>24分为ADHD倾向,>36分为确诊),区分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记录患儿注意力持续时间(如能否专注写作业15分钟)、多动行为频率(如每小时起身次数);
-学习困难评估:通过阅读测试(如每分钟阅读字数、理解正确率)、数学测试(如计算速度、应用题正确率)评估学习短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估智力水平,排除智力低下导致的学习困难;
-情绪行为评估:记录患儿因学习压力产生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厌学)、与同学的互动情况(如是否因冲动发生矛盾)。
2.干预方向:先通过注意力训练提升专注度,再结合学习短板制定针对性辅导策略,每次干预20-30分钟(符合患儿注意力耐受度),每日2-3次,避免因训练压力引发厌学情绪。
二、分阶段综合干预
1.注意力基础提升期(改善专注度+减少多动):
-注意力与行为训练:
-专注训练:用“视觉追踪游戏”(追踪屏幕上移动的小球,避免分心),每次10分钟,每日2次;进行“听觉注意力训练”(听指令做动作,如听到“苹果”举左手,听到“香蕉”举右手),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行为矫正:用“代币奖励制度”(专注完成10分钟作业得1枚代币,积累10枚换喜欢的玩具/活动),强化良好行为;设置“安静角”(放置柔软垫子、绘本,患儿多动时可去安静角平复),每次5分钟,每日1-2次;
-家庭配合:家长在家创造简洁的学习环境(书桌只放当前作业用品,移除玩具、零食);陪伴写作业时不频繁催促、指责(如不说“你怎么又走神了”),而是用提醒语(如“我们再专注5分钟就休息”);每日固定1小时“亲子互动时间”(如玩拼图、搭积木),锻炼患儿专注力。
2.学习策略适配期(针对性补短板+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辅导与习惯培养:
-短板辅导:阅读差的患儿,进行“分段阅读训练”(将文章拆成短句,逐句理解),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数学差的患儿,用“趣味计算游戏”(如用积木算加减法),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习惯养成:教患儿“时间管理法”(用计时器拆分作业,如20分钟数学+5分钟休息+20分钟语文),每次训练30分钟,每日1次;培养“错题整理习惯”(用彩色笔标注错题原因,如“计算错误”“没看清题目”),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趣味激发: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如用拼音卡片玩“组词接龙”、用数学公式玩“闯关游戏”),提升学习兴趣;每次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积极反馈(如“你今天数学题全做对了,进步很大”),增强自信心。
3.能力整合期(注意力与学习结合+社会适应):
-综合能力训练:
-整合训练:进行“课堂模拟训练”(模拟上课场景,练习举手发言、专注听讲30分钟),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组织“小组学习活动”(2-3名患儿一起完成简单任务,如合作拼地图),每次20分钟,每周3-4次,训练集体中的注意力与协作力;
-社会适应:教患儿“情绪管理技巧”(如生气时深呼吸3次再说话),每次5分钟,每日2次;模拟与同学的互动场景(如分享文具、道歉),每次10分钟,每日1次,减少因冲动引发的矛盾;
-长期管理:每3个月复查SNAP-IV量表、学习成绩,调整训练方案;家长与学校沟通,为患儿争取适配支持(如上课安排前排座位、作业量适当减少);避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多肯定患儿的努力与进步(如“你今天主动整理书包,很棒”),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三、中医辅助与环境优化
1.中医辅助干预: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小儿推拿(按摩百会穴提升注意力,按摩内关穴缓解冲动,按摩足三里调理脾胃),每次15分钟,每日2次;针灸治疗(选取合谷、太冲、神门穴,需专业医师操作),每周2-3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心火旺盛者用导赤散,脾虚肝旺者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辅助改善体质与行为。
2.环境优化:
-康复环境:注意力训练区域保持安静,墙面、地面用柔和的颜色(如浅蓝色、米色),避免鲜艳图案分散注意力;
-生活环境:家中学习区与游戏区分开(学习区不放玩具,游戏区不写作业);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放在客厅,患儿学习时关闭;每日固定作息(如19:00-19:30写语文作业,19:40-20:10写数学作业),形成规律的学习节奏;家长减少在患儿学习时的干扰(如不频繁送水果、不大声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