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高压氧舱、1.5T核磁共振、64排CT及平衡功能测试仪、肌张力评定仪、太极球等大型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神经康复病区、老年病/认知障碍康复病区等特色专科,针对老年帕金森病稳定期患者,组建包含神经科医师、康复师、中医师、营养师的专项团队,将现代运动训练与中医调理结合,制定涵盖震颤控制、步态矫正、日常生活能力维护的个性化方案,重点关注患者运动协调性提升与跌倒风险预防。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等日常服务,每日协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如摆臂行走、足跟走)与平衡练习(靠墙静蹲、单腿站立),避免患者独自活动时跌倒;营养师根据患者咀嚼与消化能力,定制软烂、易吞咽的低脂膳食,减少进食时呛咳风险;环境温馨舒适,无障碍空间覆盖公共区域,病房内配备床边助力器、防滑垫、扶手,单人间、双人间等房型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3288号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以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帕金森病稳定期康复是针对65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在症状控制稳定后(震颤、肌肉僵硬无明显加重,药物疗效维持稳定),围绕运动功能保留、生活自理能力维护、非运动症状管理开展的康复过程。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长期睡眠紊乱、精神压力大是潜在病情波动诱因,稳定期科学康复可使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维持3-5年。
核心康复需求
控制静止性震颤(减少情绪紧张时发作)、改善肌肉僵硬(维持肢体活动灵活性)、提升平衡与步态稳定性(预防跌倒)、管理非运动症状(如便秘、睡眠紊乱),需结合低强度运动与生活习惯调整,避免过度劳累诱发不适。
分阶段康复方案
1.症状缓解期(稳定期1-3个月):以“温和训练+症状控制”为主。练“关节被动活动”(家人协助缓慢屈伸肩、肘、膝等关节,每个关节每次10组,每天2次),缓解肌肉僵硬;做“腹式呼吸”(仰卧位,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改善呼吸协调性;借助太极球进行“手部抓握训练”(缓慢抓握、放松,每次15组,每天2次),减少手部震颤;严格遵医嘱服用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功能维持期(3-6个月):侧重“肌力提升+平衡训练”。练“直腿抬高”(仰卧位,腿伸直抬离床面10厘米,保持5秒,每次15组,每天2次),增强下肢肌力;做“靠墙静蹲”(背部贴墙,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保持30秒,每次5组,每天1次),提升下肢耐力;进行“步态训练”(在地面贴直线,沿直线缓慢行走,摆臂协调,每次20米,每天2次),纠正小碎步步态;每周3-5次太极拳练习(每次20分钟),改善身体协调性。
3.日常适应期(6个月以上):聚焦“生活整合+长期管理”。模拟日常动作(如穿衣、系纽扣、使用餐具,每次15分钟,每天1次),借助辅助工具(加粗手柄勺子、魔术贴衣物)减少自理难度;练“便秘改善训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分钟,每天2次),配合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芹菜);规律作息(固定起床、睡眠、服药时间),避免熬夜;定期复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每3-6个月1次),根据症状调整康复方案。
家庭护理要点
室内地面铺防滑垫,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卧室放置夜灯,预防跌倒;护工协助患者起身、行走时避免快速转身或突然改变体位;餐食使用带吸盘的碗具,减少进食时洒落;多陪伴患者聊天、听音乐,缓解潜在情绪波动;若出现震颤加重、肌肉僵硬加剧,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与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