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常见病症,多因退行性变、外伤、长期不良姿势等引发,好发于30-50岁人群,以腰4/5、腰5/骶1节段常受累。
典型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背或足底,咳嗽、打喷嚏或久坐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肌力减退,严重者可能引发马尾综合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方法: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仰卧抬腿时疼痛加剧)是重要体征,MRI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受压情况,CT、X线则辅助评估骨性结构变化。
治疗策略: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硬板床、轴向翻身)、物理治疗(超短波、牵引)、药物治疗(塞来昔布镇痛、甲钴胺营养神经)及康复训练(小燕飞、游泳增强腰背肌)。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适用于神经根受压患者,开放手术如腰椎融合术则用于严重退变或椎体不稳病例。
预防措施:保持正确坐姿(腰部贴椅背、避免弯腰驼背)、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活动5分钟)、搬运重物时屈膝下蹲、加强腰背肌锻炼(平板支撑、太极拳)。戒烟可减少椎间盘退变风险,定期脊柱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通过科学认知与规范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重获高质量生活。出现持续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