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儿科临床工作了近20年的胡雪萍医生,作为一名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儿科医生,在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儿科工作。这些年来,我接诊了太多因身高问题前来咨询的孩子和家长。
很多家长一见到孩子个子矮小,反应就是“晚长”,认为孩子只是发育得晚,以后自然就会追上来了。盲目相信“晚长”这个观念,让不少家长错过了孩子身高干预的黄金期。
01“晚长”的真相
在医学上,“晚长”确实存在,专业术语称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这类孩子青春期的启动时间往往晚于同龄人,骨骼的成熟度也相对滞后,身高增长的高峰自然也就向后推迟了。
但是,“晚长”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中至少一方有过类似的成长轨迹,孩子才更可能是“晚长”的情况。
即便如此,医生也会通过评估骨龄以及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才能谨慎做出这一判断。
02骨龄检测:身高问题的“照妖镜”
骨龄是什么?它是通过测定骨骼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以岁为单位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骨龄检测是医生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参考。
通过骨龄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否与实际年龄相符,发现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等潜在问题,还能预测孩子未来的身高增长潜力。
通常,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在±1岁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2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2岁为偏晚。
如果骨龄异常提前或落后2岁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03这些情况,需要骨龄检测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我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骨龄检测:
提前发育: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即为性早熟。
早发育的孩子,生长潜能受损,检测骨龄能直观反映骨骼成熟度的进展。
身高增长速率异常:短期内身高增长速率明显减慢或明显加快的孩子,需检测骨龄,及时了解生长发育状况-2。
持续矮小:出生身长、体重不足,儿童期持续矮小的孩子也需要定期监测骨龄。
04骨龄检测不是全能,但不可或缺
当然,我们也不能痴迷于骨龄检测。孩子身高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可能有时长得快,有时长得慢。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营养、运动、睡眠、抵抗力、压力等。
单纯靠一个时间点监测出来的骨龄检测结果,并不能绝对地判定孩子成年的身高。
骨龄预测公式来源于大样本正常人群的调查数据,对正常青春期人群的成年身高预测较准确,但对于发育异常或治疗后的身高预测则偏差较大。
因此,家长无需过于依赖骨龄检测,但也不应完全忽视其重要性。是否需要进行骨龄检测,听从临床医生的建议。
05科学态度,不盲信“晚长”
在我的门诊中,常常能见到因“晚长”之说而被耽误的孩子。待到青春期结束,身高已成定局,父母才追悔莫及。
面对孩子身高问题,家长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两个:
一是盲目等待。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反正属于晚长,便放任自流,错过了宝贵的干预时间。待到孩子青春期已过,骨骼生长板闭合,身高增长戛然而止,才猛然发现为时已晚。
二是乱用补品。面对孩子身高焦虑,一些家长听信各种“增高秘方”,从盲目进补到服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这些做法不仅徒劳无功,更可能扰乱孩子自身内分泌平衡,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曲线,一旦发现孩子身高显著落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或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就应果断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就诊。
孩子的身高成长,是一条无法重走的单行线。唯有认清误区,依靠科学评估,才是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