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走神,老师讲的内容左耳进右耳出”“写作业坐不住,半小时能玩十次橡皮”“说过的规矩转头就忘,还总冲动发脾气”……面对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表现,很多家长以为是“调皮”,却可能忽略了背后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
据《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2023年版)》数据,我国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约6.4%,每16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个受影响。但因家长对症状认知不足,超90%的孩子初期未被及时发现,错过6-12岁干预黄金期。其实,ADHD有明确的三大核心症状,家长只要掌握这些特征,就能快速区分“正常活泼”与“病理表现”。
一、核心症状一:注意力缺陷——不是“不想专注”,是“没法专注”
ADHD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本质是大脑难以维持持续的注意力,而非“故意分心”,具体表现集中在3个方面,家长可对照观察:
任务专注力极差,易被干扰:写作业时,哪怕周围有轻微动静(如家人说话、窗外鸟叫),都会立刻分心,5分钟内可能玩橡皮、抠手指、发呆,甚至忘记“正在写作业”;上课无法跟上老师思路,常漏听知识点,回答问题时“不知道老师问什么”,笔记也记得东缺西漏。
做事无条理,频繁丢三落四:每天上学都可能忘带课本、作业本,文具也总弄丢;整理书包时乱塞一通,找东西要翻半天;家长反复叮嘱的事(如“先洗手再吃饭”“睡前收玩具”),转头就忘,需要多次提醒才能记住。
难以完成“需要持续投入”的任务:哪怕是喜欢的事(如搭积木、玩拼图、看动画),也难以专注30分钟以上,频繁切换玩法或中途放弃;做复杂任务(如写作文、整理房间)时,容易“半途而废”,要么没思路,要么做一半就不想继续。
如果孩子在家庭、学校、课外班等多个场景都出现这类问题,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不是“不爱学习”那么简单了。
二、核心症状二:多动表现——不是“活泼好动”,是“停不下来”
很多家长把ADHD的“多动”等同于“孩子精力旺盛”,但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正常活泼的孩子能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克制,而ADHD孩子的多动是“不受控制”的,具体有这些特点:
身体“闲不住”,小动作不断:幼儿期会爬高爬低、翻抽屉、不停跑跳,难以安静玩玩具;学龄期上课坐不住,频繁转笔、抖腿、晃椅子,甚至擅自离座去教室后面走动,或打扰旁边同学;青少年期虽减少“大幅度跑跳”,但仍有捻手指、转笔、抖脚等小动作,坐立不安,无法长时间待在同一位置(如开会、听讲座时)。
活动无目的性,缺乏分寸感:玩闹时没有“轻重”,比如和同伴玩游戏时,会突然推人、抢玩具,不知道“会让别人受伤”;在家时也总“折腾”,比如把抽屉拉出来又推回去、反复开关门,做这些事没有明确原因,只是“停不下来”。
无法适应“安静场景”的规则:在图书馆、电影院、医院等需要安静的地方,仍忍不住说话、打闹,或发出噪音,即使被家长提醒,也只能安静几分钟,很快又恢复多动状态,严重影响他人。
三、核心症状三:冲动行为——不是“脾气差”,是“控制不住”
ADHD孩子的冲动,是大脑“前额叶控制功能发育滞后”导致的,表现为做事不经思考、缺乏后果预判,常让家长觉得“孩子故意作对”,具体可从3点判断:
说话、做事“抢节奏”,爱打断别人:和别人聊天时,不等对方说完就插嘴,甚至抢话;上课抢答问题时,没听清题目就站起来,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做事情也“急急忙忙”,比如吃饭狼吞虎咽、写作业字迹潦草,只追求“快”,不考虑“好不好”。
情绪易爆发,难以冷静:遇到小事(如玩具被碰倒、没抢到喜欢的东西)就哭闹、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情绪上来时“听不进任何劝告”,要等情绪发泄完才能平静;事后问他“为什么发脾气”,他也说不出理由,只知道“当时很生气”。
行为冒失,忽视危险: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比如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就冲过去、从高处往下跳、玩尖锐物品(剪刀、刀片),哪怕家长反复提醒“危险”,也容易忘记,总因冲动做出冒险行为。
家长必看:3个判断小技巧,避免“误判”或“漏判”
看“持续性”:症状是否持续6个月以上?如果只是“偶尔调皮、分心”,可能是正常表现;但如果每天都这样,就需要警惕。
看“场景性”:是否在多个场景(家庭、学校、课外班)都出现?如果只在“不想写作业时”分心,在玩游戏时很专注,可能是“对学习没兴趣”;但如果玩游戏、上课、吃饭时都不专注,大概率是ADHD症状。
看“影响性”:是否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如果孩子成绩稳定,能和同伴正常玩耍,即使偶尔多动,也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成绩下滑严重、被同学孤立、经常和人发生冲突,就必须重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符合以上多数特征,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儿科或精神心理科做专业评估。ADHD不是“孩子的缺点”,也不是“家教问题”,而是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改善的神经发育问题。早识别、早干预,才能帮孩子减少注意力缺陷带来的困扰,更好地发挥潜力。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