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吃” 出来的性早熟?重庆小米熊张高东:这 6 类食物家长需警惕,别让孩子提前 “长大”!​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女儿才7岁,乳房就开始发育了”“儿子9岁就长喉结、变声,比同龄孩子高半个头”……近年来,儿童性早熟案例逐年增多,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而“饮食”作为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常被提及与性早熟的关联。

据《中国儿童内分泌疾病诊疗共识》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达0.43%,女孩多于男孩,且就诊年龄逐渐低龄化。虽然性早熟的成因复杂(如遗传、环境激素、肥胖等),但不当饮食确实是重要诱因之一。本文梳理6类需警惕的食物,帮家长科学规避风险,守护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一、先明确:什么是性早熟?别把“正常发育”当“早熟”

在讨论“食物与性早熟”前,家长需先分清“正常发育”和“性早熟”的界限,避免过度焦虑:

女孩正常发育:乳房发育通常在8-13岁,月经初潮在12-14岁;

男孩正常发育:睾丸增大、变声通常在9.5-14岁;

性早熟判断标准: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即可诊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不仅会导致孩子身高提前停止生长(成年后可能比同龄人矮5-10厘米),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因此早期规避风险至关重要。

二、警惕!这6类食物可能“诱发”性早熟,别再给孩子多吃

1.含“外源性激素”的滋补品:别盲目给孩子“补身体”

很多家长为“让孩子长个子”“增强体质”,会给孩子吃滋补品,却不知部分产品可能含外源性激素:

常见风险品类:蜂王浆、蜂胶、人参、鹿茸、燕窝(尤其是低价劣质燕窝)、雪蛤(林蛙油)等;

风险原因:蜂王浆含天然雌激素,雪蛤含蛙类雌激素,长期食用可能刺激孩子性腺提前发育;部分劣质滋补品还可能非法添加人工激素,危害更大;

建议:健康孩子无需额外吃滋补品,均衡饮食即可满足生长需求;若孩子确实体质弱,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无激素的营养补充剂。

2.油炸、高糖食物:肥胖是性早熟的“助推器”

肥胖与性早熟密切相关,而油炸、高糖食物是导致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风险品类:炸鸡、薯条、汉堡、油条、含糖饮料(可乐、奶茶)、蛋糕、巧克力(高糖高脂款)等;

风险原因:脂肪细胞会分泌“瘦素”,过量瘦素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加速性腺发育,导致性早熟;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性早熟概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5倍;

建议:控制孩子每周油炸食物摄入不超过1次,含糖饮料每天不超过100毫升,多吃粗粮、蔬菜替代高糖高脂食物。

3.反季节水果:优先选“当季”,警惕“催熟剂”残留

反季节水果虽能满足口感,但部分可能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过量摄入有风险:

常见风险品类: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春季的芒果、荔枝等(非自然成熟品种);

风险原因:正规催熟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使用安全,但部分商家为“提早上市”过量使用,或非法添加其他激素,长期食用可能影响孩子内分泌;

建议:给孩子选水果优先选当季品种(如夏季西瓜、秋季苹果);买反季节水果时,避开“外观异常鲜艳、口感生硬”的,食用前用清水浸泡10分钟再清洗。

4.含“人工激素”的肉类:少吃“速成肉”,选正规渠道产品

部分肉类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使用“激素类饲料”,残留的激素可能通过食物进入孩子体内:

常见风险品类:低价鸡胸肉、鸭翅、速成鸡/鸭(生长周期短于40天的禽类)、不明来源的腊肉、香肠等加工肉制品;

风险原因:激素类饲料可促进畜禽快速生长,但残留的雌激素、孕激素可能干扰儿童内分泌,诱发性早熟;

建议:买肉类选择正规超市的“检疫合格”产品,优先选牛肉、猪肉(生长周期较长),每周吃1-2次禽肉即可,避免每天都吃;加工肉制品每月不超过2次。

5.儿童“功能性零食”:别被“营养”噱头误导

市面上很多“儿童零食”宣称“高营养”,实则可能含添加剂或激素:

常见风险品类:儿童成长奶粉(非必需款)、儿童酱油(部分含激素)、“高钙”“高蛋白”零食(如某类儿童饼干、奶片);

风险原因:部分儿童成长奶粉为“提升效果”非法添加激素;儿童酱油若含盐量高,还可能增加孩子肾脏负担,间接影响内分泌;

建议:3岁以上孩子无需喝“成长奶粉”,喝普通纯牛奶即可;零食优先选天然食物(如坚果、酸奶),避免买包装上“功能宣传过多”的产品。

6.成人化妆品、护肤品:别让孩子“误用”

除了食物,成人化妆品中的激素也可能通过皮肤进入孩子体内,诱发性早熟:

常见风险品类:妈妈的面霜、口红、眼霜、美白面膜等;

风险原因:部分成人护肤品含“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孩子皮肤娇嫩,吸收能力强,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乳房发育、体毛增多等;

建议:给孩子用专用的“儿童护肤品”,避免让孩子随意涂抹成人化妆品;妈妈化妆后,避免与孩子亲密接触(如亲吻、贴脸)。

三、避坑指南:4个“正确饮食”原则,预防孩子性早熟

除了规避风险食物,家长还需掌握科学的饮食原则,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均衡:“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为主:每天保证孩子吃1-2种粗粮(玉米、燕麦)、3-4种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1种优质蛋白(鸡蛋、牛奶、鱼肉),避免“偏食”“挑食”;

少喝“加工饮品”,多喝白开水:除了含糖饮料,果汁(即使是鲜榨果汁)也含大量糖分,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白开水,满足身体需求;

控制“零食摄入”,拒绝“饭前吃零食”:零食仅作为两餐之间的补充,每次量不超过正餐的1/3,且避免饭前1小时吃零食,防止影响正餐食欲;

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早发现、早干预:每月给孩子测一次身高、体重,记录生长曲线;若发现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快(如半年长超过8厘米)、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变声),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检查。

四、常见误区:这些“传言”别信,避免过度焦虑

纠正几个关于“食物与性早熟”的误区,帮家长理性判断:

误区1:“吃豆制品会导致性早熟”?错!豆制品含“植物雌激素”,但活性仅为人体雌激素的1/1000,正常食用(如每天一杯豆浆、一块豆腐)不会导致性早熟,反而能补充优质蛋白;

误区2:“喝牛奶会导致性早熟”?错!正规牛奶不含激素,且是孩子补钙、长身高的重要来源,每天喝300-500毫升纯牛奶安全无害;

误区3:“性早熟都是吃出来的”?错!饮食只是诱因之一,性早熟还与遗传(父母发育早,孩子可能早发育)、环境(接触塑料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疾病(如卵巢囊肿、甲状腺问题)有关,需综合排查。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家长无需因“性早熟”过度焦虑,但需重视“饮食健康”,避开风险食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干预,才能让孩子健康、正常地“长大”。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