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儿童矮小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遗传因素——确实,父母身高对孩子终身高影响较大,遗传贡献率约占70%。但除了遗传,还有不少易被忽视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身高不达标,家长需格外关注。
营养失衡是常见诱因之一。若孩子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比如蛋白质是构成骨骼和肌肉的重要原料,缺乏会导致生长迟缓;钙和维生素D不足则会影响骨骼钙化,让骨骼发育脆弱。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吃“补品”,却忽视日常三餐的均衡,反而可能因营养搭配不当阻碍生长。
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高。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且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晚上10点后进入分泌高峰,若孩子长期熬夜、入睡晚,或睡眠质量差、频繁夜醒,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进而影响身高增长。比如有的孩子因作业多、沉迷电子产品,经常凌晨才睡,长期下来身高增长速率会明显放缓。
此外,疾病因素和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慢性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会直接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导致矮小症;而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同时可能让孩子食欲下降、睡眠变差,间接影响身高。比如经常被家长责骂、处于高压学习环境的孩子,部分会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
了解这些非遗传因素后,家长可针对性调整:保证孩子饮食均衡、规律作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若怀疑有疾病问题,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