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类风湿患者来说,晨僵是日常常见的困扰——早晨醒来后,关节会明显僵硬、活动不灵活。不少人着急开始一天的生活,会下意识地“突然用力”拉伸关节,比如猛地伸直手指、快速起身弯腰,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反而会给本就脆弱的关节添负担,甚至加重不适。类风湿晨僵时,关节及周围组织因夜间炎症堆积,正处于“紧绷粘连”的脆弱状态,肌肉协调性也较弱,此时突然用力很容易打破关节稳定,加剧损伤,所以“先慢动、再逐步活动”才是更适合的养护方式。
为什么晨僵后不能突然用力?类风湿患者的关节长期受炎症侵蚀,软骨、韧带本就比普通人脆弱。晨僵发作时,关节腔内的滑液流动变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像“生锈的零件”一样粘连在一起,肌肉也处于僵硬状态,无法很好地支撑关节。这时如果突然发力,比如猛地握拳、快速转动手腕,或是起床时直接用力起身,会让关节瞬间承受超出耐受范围的压力或拉力,可能撕裂脆弱的软组织,让关节内的炎症更严重,不仅会加剧疼痛,还可能让晨僵的持续时间变得更长,甚至形成“疼痛不敢动、越不动越僵硬”的恶性循环。
晨僵后的正确做法,是用“慢动作”逐步唤醒关节,再慢慢过渡到正常活动,整个过程以“轻柔、无明显疼痛”为原则,不用刻意追求速度或幅度:
先从手部小关节开始慢动。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床边,先让双手自然放松,然后从指尖开始,逐个缓慢伸直手指,再轻轻弯曲成拳(不用握得太紧),反复做几次;接着让手腕慢慢旋转,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几圈,动作幅度随着关节放松逐渐加大,让僵硬的手部关节慢慢“舒展开”,感受不到紧绷感即可。
再活动肩、肘等上肢关节。双手缓慢抬到胸前,掌心朝前,手肘保持微微弯曲,然后慢慢向两侧打开肩膀,像做轻缓的扩胸动作一样,保持片刻后再缓慢收回;之后把一侧手臂慢慢举过头顶,手肘轻轻拉伸一下,停留一会儿再缓慢放下,换另一侧手臂重复,让肩、肘关节逐步适应活动的节奏,避免突然抬臂发力。
过渡到下肢和躯干。如果想起床,先借助床边的扶手缓慢坐起来,避免直接发力起身;坐在床边后,让双脚自然下垂,缓慢屈伸膝盖——脚尖轻轻向回勾,膝盖慢慢弯曲,再缓缓伸直,反复几次;接着用双手撑住床边,轻轻转动腰部,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几圈,动作以腰部不酸痛为度,等身体适应后再慢慢站起来,完成从“慢动”到“活动”的过渡。
晨僵后慢动时还有两个小细节要注意:一是过程中如果感到关节有轻微酸胀,通常是正常的,但一旦出现明显疼痛,就要立刻减缓动作或暂停,别硬撑;二是可以配合简单的热身,比如起床后先喝杯温水,或是用温和的温水(不烫皮肤为宜)简单泡会儿手,再开始慢动,能让关节更易放松。
对类风湿患者而言,晨僵后的活动节奏,直接影响着关节一整天的状态。掌握“先慢动、再活动”的原则,避免突然用力,既能缓解晨僵带来的不便,又能减少关节损伤,让后续的日常活动更轻松,为关节养护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