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类风湿关节炎与天气相关?阴雨天疼痛加重的科学解释【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每到阴雨天,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会提前感觉到关节的不适——又酸又痛,甚至日常的握筷、走路都变得吃力。这种“比天气预报还准”的疼痛,往往被人误以为是心理作用,其实并非巧合,背后藏着几方面的科学机制,至今仍是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阴雨天明显的天气特点之一,就是大气压力的降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气压”。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早已因为长期炎症出现了细微损伤,比如关节囊可能增厚、滑膜可能充血水肿,关节腔内还可能残留少量炎症积液。正常状态下,关节腔内的压力和外界大气压力能保持平衡,神经末梢不会受到明显刺激;可当外界气压突然下降时,关节腔内的压力就会相对偏高,就像轮胎内外气压失衡一样,这种压力差会挤压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直接引发疼痛信号。更关键的是,类风湿患者的关节神经本就因炎症变得更敏感,哪怕是轻微的压力变化,也会比健康人感受到更强烈的疼痛,这也是有些患者能提前察觉到雨天的原因。

阴雨天往往还会伴随着气温下降和空气湿度升高,这两个因素会共同加重关节的不适。先说说气温下降的影响,当温度变低时,关节周围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问题就是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身体会产生不少炎症因子来对抗炎症,可血液循环减慢后,这些炎症因子没办法及时被运走,会在关节处堆积,进而刺激神经,让疼痛和僵硬感变得更明显。再看空气湿度升高的影响,潮湿的空气会干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代谢,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水分排出减少,加重滑膜的水肿。原本就因炎症肿胀的关节,在高湿度环境下会像泡了水的海绵一样,进一步压迫周围组织,疼痛感自然会加剧。临床观察中也能发现,当气温偏低、湿度较高时,类风湿患者的疼痛发作概率会明显上升,这也印证了温湿度对病情的影响。

为什么同样是阴雨天,有些人没感觉,类风湿患者却反应强烈?核心原因在于关节本身的炎症基础。健康人的关节软骨光滑、关节囊有弹性,能缓冲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刺激;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早已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比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滑膜增生,甚至关节变形。这些损伤让关节的“防御能力”下降,对气压、温湿度等微小变化的敏感度大幅提升,就像一个过度灵敏的探测器,稍有外界刺激就会触发疼痛信号。目前医学上还发现,湿度变化可能会影响体内某些炎症介质的活性,比如组胺、前列腺素,这些物质本身就会加重疼痛感受,进一步放大阴雨天的不适。

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因,类风湿患者在阴雨天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缓解疼痛。首先要提前做好保暖,重点保护关节,出门时戴上护膝、护腕,穿长袖衣物,避免关节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在家时可以用暖水袋或加热护具热敷关节,每次热敷十几分钟,帮助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因子代谢。其次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减少潮湿带来的刺激,比如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避免把湿衣服挂在室内晾干;雨天尽量减少外出,要是外出回来,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擦干身体。另外,也别因为疼痛就完全不动,长时间静止会加重关节僵硬,在家可以做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比如缓慢屈伸手指、抬腿、转动脚踝,每次活动几分钟,帮助维持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

其实,医学上对“天气与类风湿疼痛”的所有机制还没完全研究透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两者的关联并不是“玄学”。只要提前做好防护,用合理的方式应对,即便在阴雨天,类风湿患者也能减少疼痛带来的干扰,保持相对舒适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擅长各类风湿免疫病诊疗,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从医20余年,诊疗风湿免疫病患者3700余例,AS患者1100余例,治疗见效快速、抗复发良好、疗效突出,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深得患者好评。

擅长:运用专业查炎设备精准定位炎症部位、程度,再运用微创祛炎技术进行深层祛炎,实现快速治痛;擅长在可视条件下,定位定点粘连组织,运用微创介入技术松解粘连,避免关节融合;擅长使用微创松解术,针对性松解炎性粘连,运用微创修复技术进行修复骨质,改善活动功能。

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疾病;对各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风湿、痛风患者诊治具有深入研究;在各种类型风湿免疫疾病的愈后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大量的实例。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