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往往来得突然又剧烈,可能前一刻还在正常行走、吃饭,下一秒关节就像被“针扎”“火烧”般疼得无法动弹,尤其常见于大脚趾、脚踝、膝盖等部位,发作的关节还会发红、发热、肿胀,轻轻触碰都可能引发难忍的痛感。很多患者觉得“疼一阵就过去了”,想硬扛着不处理,却不知道这种“忍疼”不仅会让自己遭罪,还可能加重关节损伤,甚至留下长期隐患。
痛风发作的本质,是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形成的尿酸小结晶沉积在关节里,刺激关节滑膜引发急性炎症。如果硬忍着不干预,炎症会持续刺激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原本光滑的软骨可能被结晶磨损、破坏,长期反复下来,关节会变得变形、僵硬,甚至影响正常活动。而且,持续的炎症还可能让尿酸结晶在关节内越积越多,导致后续发作更频繁、疼痛更剧烈,形成“疼—忍—更疼”的恶性循环,所以发作时及时干预格外重要。
首先要做好关节的休息与保护。发作时要立刻让疼痛的关节“停下来”,避免站立、行走或用力按压,比如大脚趾发作时,尽量坐下或躺下,把脚抬高,垫个软枕让关节处于放松状态,减少重力对关节的压迫,缓解肿胀和疼痛。不要尝试用按摩、揉搓的方式缓解,这样反而会加重结晶对滑膜的刺激,让疼痛更明显。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可能让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炎症消退。
局部冷敷能帮助减轻炎症和痛感。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冻好的湿毛巾,敷在疼痛的关节处,每次敷一会儿就暂停,让皮肤有适应的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冷敷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症渗出,从而缓解红肿和疼痛,比硬扛着更能快速减轻不适,也能间接减少炎症对关节的损伤。
规范使用药物是控制发作的关键。痛风患者通常会备有应对急性发作的药物,比如能快速抗炎镇痛的药物,发作时可以按照医生之前指导的方法服用,不要因为担心药有不好的作用就擅自减量或不吃,也不要自行换用没吃过的药物,比如把不同类型的止疼药一起吃,可能会增加肠胃不适、肝肾负担等风险。如果平时在服用降尿酸的药物,发作时不要随便停用,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尿酸波动,反而让发作更难控制。要是服药后疼痛没有缓解,或者出现皮疹、恶心等不适,要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生活习惯的临时调整也能辅助缓解发作。发作期间可以多喝些温开水,帮助身体加快代谢,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避免吃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也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这些食物和饮品会让尿酸升高,加重发作;饮食尽量清淡,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身体的代谢负担。
如果出现疼痛剧烈到无法忍受、关节肿胀严重影响活动,或者伴随发热、寒战等情况,说明炎症可能比较严重,不要继续硬扛,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通过专业治疗控制炎症,避免关节损伤进一步加重。
其实痛风发作虽然疼痛难忍,但只要及时、科学地干预,就能有效减轻痛苦,保护关节免受更多损伤。关键是别抱着“忍一忍就好”的想法,尽早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