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类风湿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阴雨天还没到,关节就先“发出信号”——原本轻微不适的部位开始酸胀、发僵,甚至疼痛加剧,连日常活动都受影响。这种“天气预警式”的不适,并非心理作用,而是和阴雨天的环境变化对关节的直接影响有关。
阴雨天里,气压通常会降低,而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因为长期存在炎症,滑膜、关节囊等组织早已处于敏感状态,就像装了“微型气压计”。当外界气压下降时,关节腔内的压力与外界压力失衡,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原本就有炎症的组织受到这种压力变化的影响,疼痛和僵硬感会更明显。同时,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潮湿的环境会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变慢,炎症因子更难被代谢掉,堆积在关节附近,进一步加重红肿和酸痛。另外,阴雨天常伴随气温下降,寒冷会让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变缓,关节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也会让不适感加剧。
面对天气变化,做好关节防护能有效减轻不适,关键要从“保暖、防潮、护活动”三个方向入手。保暖是基础,尤其要注意关节部位别受凉。可以给容易发作的关节戴上专门的保暖护具,比如手腕、膝盖、脚踝处的护腕、护膝,选择透气又保暖的材质,既不会让皮肤闷热,又能持续锁住热量。如果室内温度低,还可以用暖手宝、暖水袋(注意用毛巾包裹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敷在关节处,让关节慢慢暖和起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穿衣服时尽量选择长袖、长裤,避免穿短款衣物让关节暴露在冷空气中,下雨出门时记得穿防水的鞋子和外套,防止雨水打湿衣物后受凉。
防潮也很重要,要尽量让生活环境保持干燥。阴雨天时,家里可以打开除湿机,降低空气湿度,尤其是卧室和客厅这些长时间停留的空间,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能减少潮湿对关节的刺激。衣服、被褥要及时晾晒,要是连续下雨晒不了,可用烘干机烘干,避免穿潮湿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手、洗脸后要及时擦干,别让水分长时间停留在关节周围的皮肤上。
适度活动能保持关节灵活,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关节僵硬加重,但要注意“温和”,别让关节受累。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比如缓慢地弯曲手指、手腕,轻轻转动脚踝,或者坐在椅子上缓慢抬腿、伸膝盖,每个动作都要轻柔,以不引起疼痛为前提。活动时间不用太长,感觉关节舒服一些就可以停下来,避免过度活动反而加重炎症。
另外,阴雨天还可以适当调整生活习惯辅助防护。比如多喝温热的饮品,像姜茶、温开水,能帮助身体保暖驱寒;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每隔一段时间起身稍微活动一下,防止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变得僵硬;如果关节已经有轻微不适,可以用温水泡一泡手脚,水温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泡完后及时擦干保暖。
其实,阴雨天对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影响虽难完全避免,但只要提前做好防护,就能大大减轻不适。关键是多留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让关节在天气波动时也能保持相对舒适的状态,减少病情波动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