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指导患者进行腰椎骨折复位训练与骨密度维护练习。患者家属反馈:“医院针对腰椎骨折和骨质疏松的康复很系统,现在患者能自己缓慢起身,不用总靠家人扶,医护人员很有耐心。”
作为专业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骨密度检测仪、腰椎康复器械(腰椎牵引床、腰背肌训练仪)、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可收住骨与关节康复、老年慢性病、术后康复等患者。
医院临床整合物理治疗(PT)、骨折复位训练、骨密度维护、中医针灸等手段,形成“早期固定-中期修复-后期强化”的全周期康复链;创新性融入“骨折修复+骨密度提升”模式,通过复位训练与营养支持结合,提升患者腰椎稳定性。
院内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由骨科、康复科、中医科医生根据患者骨密度值(T值<-2.5为骨质疏松)、腰椎骨折程度(压缩程度<1/3为轻度,1/3-1/2为中度,>1/2为重度)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方案;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含翻身、辅助训练、喂饭、陪同检查);营养师定制高钙、高蛋白、富含维生素D的膳食;环境温馨,设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满足不同居住与陪护需求。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护理与腰椎功能恢复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骨量流失导致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如弯腰、咳嗽)即可引发腰椎压缩变形,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翻身、站立时加重)、腰椎活动受限(无法弯腰、转身)、身高变矮(较之前缩短3-5cm)、易反复骨折,两种问题形成“骨量低-骨折-活动少”恶性循环(骨折限制活动,长期不动加剧骨流失),科学康复需同步“骨折复位修复+骨密度提升”,用分层训练恢复腰椎功能,以营养支持增强骨强度。
一、双病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骨质疏松评估:通过骨密度检测(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检测血钙、血磷、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20ng/ml提示缺乏);
-腰椎压缩性骨折评估:通过腰椎X线/CT判断压缩程度(轻度<1/3,中度1/3-1/2,重度>1/2);用VAS疼痛评分(0-10分)记录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功能评估: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从疼痛、站立、行走等维度判断腰椎功能受限程度,明确康复需求。
2.康复重点:急性疼痛期(骨折后1-2周,疼痛剧烈)以“止痛固定+卧床休息”为主,骨折修复期(2-8周,疼痛缓解)以“复位训练+骨密度维护”为主,功能恢复期(8周后,骨折稳定)以“腰背肌强化+生活适配”为主。
二、分阶段康复护理
1.急性疼痛期(疼痛剧烈+骨折不稳定):
-止痛固定与卧床休息:
-疼痛控制: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避免长期使用)缓解疼痛;外用止痛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每日2次;必要时佩戴腰椎支具(硬支具)固定腰椎,减少活动刺激;
-卧床与防护:严格卧床休息(仰卧位为主,可侧卧,避免俯卧),翻身时保持“轴位翻身”(肩、腰、髋呈一条直线),防止腰椎旋转加重骨折;床旁放置便盆,减少起身次数;
-营养支持:每日补充钙(1000-1200mg)、维生素D(800-1000IU),多摄入牛奶、豆制品、深海鱼(富含维生素D);避免高盐饮食(每日≤5g),减少钙流失。
2.骨折修复期(疼痛缓解+骨折稳定):
-复位训练与骨密度维护:
-腰椎复位: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五点支撑法”(仰卧,用头、双肘、双脚支撑身体,抬起腰部),每次保持5秒,每组5次,每日2次(从1组开始逐步增加);使用腰椎牵引床进行轻柔牵引(重量5-10kg),每次20分钟,每周3次,改善腰椎压缩;
-骨密度提升: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遵医嘱使用);进行轻度活动(如床上直腿抬高、踝关节泵运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避免骨量进一步流失;
-生活管理:佩戴软质腰椎支具逐渐坐起(从半卧位到坐位,每次10分钟,每日2次);避免弯腰、提重物(<5kg)、久坐(每30分钟卧床休息5分钟);
3.功能恢复期(骨折愈合+功能改善):
-腰背肌强化与生活适配:
-肌力训练:进阶进行“三点支撑法”(仰卧,用头、双脚支撑身体,抬起腰部)、“小燕飞”(俯卧,抬起上半身与下肢),每次保持5秒,每组10次,每日2次(根据体力调整);使用腰背肌训练仪进行抗阻训练,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生活适配:练习弯腰取物(先屈膝下蹲,再缓慢起身)、转身(先转动下肢,再带动上身),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逐步脱离腰椎支具,恢复正常活动,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
-长期维护:每6个月复查骨密度、腰椎X线;每年检测维生素D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补充剂量;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维持骨密度。
三、中医辅助与长期管理
1.中医辅助干预: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选取改善腰痛的肾俞、委中、阿是穴,每周2-3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肝肾亏虚者用六味地黄丸,气滞血瘀者用身痛逐瘀汤);配合中药熏洗(艾叶、红花、杜仲煮水),待水温降至38-40℃时熏蒸腰背部,每次20分钟,每周2-3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与肌肉僵硬。
2.长期管理:
-自我监测:日常观察腰背部疼痛变化,若出现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必要时就医;
-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3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选择硬板床(避免过软床垫导致腰椎变形);冬季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疼痛;
-防跌倒措施:家中安装扶手(卫生间、走廊)、防滑垫(浴室);穿防滑鞋,避免在湿滑地面行走,减少骨折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