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因素: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诱因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器质性损伤
郑继红老中医指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重要病因。当机体发生严重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时,炎症会破坏支气管壁的弹力纤维与平滑肌,造成管壁支撑结构受损,进而形成不可逆的扩张。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会引发气管壁水肿、增厚及纤维性变,削弱支气管的自净能力与结构稳定性,导致管腔异常扩张。从中医角度看,此类感染多与痰热、寒湿等病邪蕴结于肺相关,需注重清热化痰、宣肺理气的早期干预。
(二)特异性感染的深层结构破坏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我国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特异性病因,结核菌对肺组织的侵袭尤其好发于两肺上叶,其引发的干酪样坏死与纤维瘢痕愈合过程,会直接牵拉支气管形成扩张。此外,曲霉菌感染导致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奴卡菌等特殊病原体感染,均会通过持续炎症反应与组织破坏,诱发支气管结构重塑。郑继红强调,针对这类感染需结合病原学检查,在西医抗感染基础上,配合中医抗痨散结、扶正固本治法,改善局部微环境。
二、结构与功能异常:支气管管腔的动态失衡
(一)管腔阻塞与内压增高的机械性损伤
支气管腔内或外部的阻塞性病变,如肿大淋巴结、肿瘤、异物滞留等,会导致局部通气障碍,使管腔内压力持续升高,撑大支气管管腔。郑继红分析,这种机械性损伤常与痰瘀互结阻塞气道相关,中医治疗需注重化痰逐瘀、宣通肺气,以缓解管腔阻塞状态。临床中,儿童气道异物、成人支气管肿瘤等是常见阻塞诱因,及时解除病因是阻断扩张进展的关键。
(二)纤毛功能障碍与清除机制失效
纤毛结构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如纤毛不动综合征,会导致气道分泌物滞留,引发反复感染与管壁破坏。这类先天性疾病会造成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失效,使细菌、粉尘等有害物质长期刺激支气管黏膜,形成慢性炎症与结构损伤。郑继红指出,对此类患者除对症治疗外,可通过中医健脾补肺、温阳化湿之法,改善呼吸道微环境,增强局部免疫防御能力。
三、先天与遗传因素:机体易感性的内在基础
(一)遗传性疾病的病理机制
囊性纤维化是国外支气管扩张的常见遗传病因,因结缔组织发育缺陷导致黏液分泌异常与气道堵塞,但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国内更常见的先天性病因包括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支气管巨大症(男性气管直径>,女性>)及马凡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均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支气管支撑结构薄弱或功能紊乱。郑继红强调,对于遗传性病因,早期基因筛查与针对性干预至关重要,中医可通过补肾益气、填精固本等治法,改善先天禀赋不足。
(二)免疫缺陷与易感性关联
机体免疫球蛋白缺陷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会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进而诱发支气管扩张。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时,感染反复发生并逐渐破坏支气管结构。中医认为,此类问题多与肺脾两虚、卫外不固相关,治疗上需注重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概率。
四、外部牵拉与全身性疾病:多系统病变的肺脏表现
(一)肺部瘢痕牵拉的继发性改变
肺结核、肺炎等疾病愈合后形成的纤维瘢痕组织,会在肺组织修复过程中对支气管产生牵拉作用,导致管腔扭曲扩张。这种继发性改变常见于肺叶切除术后、慢性肺脓肿愈合期等情况,属于器质性损伤的后遗症。郑继红建议,对此类患者需定期评估肺部结构变化,中医可采用软坚散结、活血通络治法,减轻瘢痕组织对支气管的牵拉影响。
(二)风湿免疫疾病的肺脏累及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可通过血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病理过程,引发肺组织纤维化与结构重塑,进而牵拉支气管形成扩张。这类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支气管扩张,需结合原发病治疗,郑继红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在控制免疫炎症的同时,运用中医养阴润燥、活血通络之法,改善肺间质病变,延缓支气管扩张进展。
五、郑继红老中医:精准辨因是治疗关键
郑继红老中医总结,支气管扩张病因复杂,涉及感染、结构异常、遗传、免疫及全身性疾病等多维度因素。临床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高分辨率CT)、病原学检测、免疫功能评估等手段精准辨因,同时注重中医辨证论治,区分痰热、寒湿、气虚、血瘀等证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她特别提醒,早期干预感染、解除阻塞、纠正免疫缺陷等病因,是阻断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核心,建议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