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继红老中医诊疗背景与专业积淀
郑继红主任作为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资深专家,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深耕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四十余年,擅长将中医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精准结合。在间质性肺病领域,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厚的中医理论,形成了对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强调从多维度探寻致病根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二、西医视角:间质性肺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一)感染因素:内外侵袭引发肺间质炎症
呼吸道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可通过直接侵袭肺间质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感染初期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可逐渐蔓延至肺间质,诱发间质性肺炎,是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重要致病因素。
(二)环境与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有害因子的累积损伤
粉尘与化学物质
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如二氧化硅、石棉、煤尘)或有机粉尘(如霉草尘、鸽羽蛋白),以及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放射性物质等,可直接损伤肺间质细胞,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常见于矿工、建筑工人、化工从业者等职业人群。
吸烟与空气污染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及等污染物,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激活肺部免疫细胞,导致肺间质慢性损伤,是间质性肺病重要的环境诱因。
(三)药物与治疗相关因素:医源性损伤不可忽视
多种药物及治疗手段可能引发肺间质病变,如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甲氨蝶呤)、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非甾体抗炎药等,其毒性或过敏反应可导致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此外,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也可能进展为间质性肺病,需在临床用药及治疗中密切监测。
(四)自身免疫与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病变的肺部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因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肺组织,引发间质性炎症。此类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病,常伴随关节痛、皮疹、口干眼干等全身症状,需结合原发病进行综合治疗。
(五)特发性与遗传性因素:病因未明的复杂机制
部分间质性肺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端粒酶异常等因素相关。这类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起病隐匿,病情常呈进行性加重,需通过详细检查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后确诊。
三、中医视角: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解析
(一)整体观念:本虚标实,肺肾为先
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病属“肺痿”“肺痹”范畴,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肺气虚则宣降失司,脾气虚则痰湿内生,肾气虚则摄纳无权;标实多为痰浊、血瘀、热毒互结,阻滞肺络。郑继红主任强调,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久病耗伤,导致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二)内外合邪:外感六淫与内生伏邪的协同致病
外感诱因
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趁虚犯肺,致肺气痹阻。如燥邪伤肺,耗伤津液,肺失濡润;寒邪客肺,凝液成痰,阻滞气机,均可引发肺间质病变。
内生伏邪
长期嗜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浊、瘀血。痰瘀互结于肺络,日久胶结难化,加之正气日衰,形成虚实夹杂、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
四、早期识别与预防建议
(一)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者、吸烟者、自身免疫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胸部CT检查,早期发现肺间质异常。
(二)规避诱因,未病先防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减少粉尘及有害气体暴露;合理用药,避免长期使用易致肺损伤的药物;积极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情志,适度锻炼以增强肺肾功能。
(三)中医调理,扶正祛邪
根据体质辨证调理,肺气虚者可服玉屏风散,痰湿内盛者宜用二陈汤,气阴两虚者可选沙参麦冬汤。配合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肺络微循环,延缓疾病进展。
郑继红老中医指出,间质性肺病病因复杂,需结合中西医视角精准辨明致病因素,针对病因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干预,是阻断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有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切勿延误诊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