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继红老中医诊疗背景:四十年深耕呼吸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一)科班底蕴与临床积淀
郑继红主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年,曾在上海455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进修,深度融合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形成“辨证为先、精准施治”的诊疗体系,尤其擅长从肺、脾、肾多脏腑关联角度解析呼吸系统疾病病机,在哮喘、慢阻肺、支气管炎等疾病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中医辨证核心思想
郑主任强调“内外合邪”致病理论,认为支气管炎的发生不仅与外感邪气侵袭相关,更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连,主张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精准捕捉个体病机差异,为针对性解析诱因奠定理论基础。
二、西医视角下支气管炎的三大直接诱因:环境与机体的交互影响
(一)感染因素:病原体侵袭的启动效应
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支原体感染是支气管炎的主要启动因素。郑主任指出,感染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若未及时干预,病原体可向下蔓延至支气管,引发黏膜炎症、分泌物增多及气道痉挛,是急性支气管炎的首要诱因。
(二)环境暴露:吸烟与污染的双重损伤
吸烟危害: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黏液腺增生、纤毛运动功能障碍,增加气道阻力并诱发慢性炎症,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核心危险因素,临床数据显示吸烟者患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8倍。
粉尘与化学污染: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如煤尘、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或室内油烟等,可造成气道黏膜化学性损伤,破坏局部防御屏障,促使病原体定植与炎症反应持续发展。
(三)机体易感性:免疫与生理状态的内在影响
老年人、幼儿及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免疫功能紊乱(如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易感性显著升高。郑主任强调,此类人群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局部抗体分泌不足,导致病原体清除效率降低,是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基础。
三、中医视角下支气管炎的核心诱因:脏腑失调与外邪侵袭的协同致病
(一)外感六淫:风、寒、燥邪为主的外邪侵袭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常裹挟寒、燥等邪侵袭肺卫,导致肺失宣降。如风寒袭肺可致咳嗽痰稀、鼻塞流清涕;燥邪伤肺则见干咳少痰、咽干喉痒。郑主任特别指出,气候变化时人体腠理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是诱发急性发作的关键因素。
(二)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脏亏虚的内在根源
肺虚失宣:肺气不足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反复侵袭,且津液输布失常,聚湿生痰,阻塞气道,出现反复咳嗽、气短乏力。
脾虚生痰:脾失运化可致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上贮于肺,形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病理关联,常见痰多、胸闷、食少便溏等症。
肾虚失纳: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摄纳无权,导致呼吸浅促、动则喘甚,尤其在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肾虚与肺脾两虚常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三)痰瘀伏肺:病理产物的恶性循环
长期炎症可导致气滞血瘀,与痰湿互结,形成痰瘀伏肺的病理状态。郑主任指出,痰瘀既是脏腑失调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可阻塞气道、损伤肺络,导致咳嗽反复难愈、痰多质黏或夹血丝,是慢性支气管炎缠绵不愈的重要机制。
四、郑继红老中医: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预防与干预建议
(一)规避诱因:切断外部致病条件
倡导戒烟限酒,减少粉尘、化学污染物接触,保持室内通风与空气清洁,在流感季节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
(二)调和脏腑:中医体质调理策略
针对肺虚者,建议服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脾虚者可予六君子汤健脾化痰;肾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同时结合艾灸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增强脏腑功能,改善机体易感性。
(三)辨证施治:精准干预不同阶段
急性发作期以“宣肺祛邪”为主,根据寒热属性选用麻黄汤(风寒)或桑菊饮(风热)等方剂;缓解期以“培补肺脾肾”为要,通过中药调理、饮食指导(如多食山药、莲子、银耳等健脾养肺之品)及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增强体质,减少复发。
郑继红主任强调,支气管炎的诱因复杂,需结合个体差异进行中西医双重评估,从“外避邪气、内调脏腑”入手,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方能有效阻断疾病进展,守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