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继红老中医的中医诊疗底蕴与学术特色
(一)深耕中医四十载,中西融合铸就医者匠心
郑继红老中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班出身的她深耕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逾40年,曾在上海455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将传统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精准诊疗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会员,她始终秉持“辨证为先、精准施治”理念,从肺、脾、肾多脏腑关联角度解析疾病病机,形成了“以症寻证、以证寻根、证病结合”的独特诊疗体系,在哮喘、肺炎、慢阻肺等疾病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西南地区中医呼吸病诊疗领域的标杆人物。
(二)仁心仁术贯穿诊疗,聚焦中医治未病思想
郑继红主任在临床中践行“大医精诚”,不仅注重疾病治疗,更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她认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强弱密切相关,通过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情志调节及体质调理,可有效提升机体抗病能力。多年来,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通过社区义诊、健康讲堂等形式普及呼吸疾病防治知识,尤其关注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将中医的温度融入健康守护全程。
二、中医视角下肺部感染疾病的病因病机解析
(一)外感六淫与内生邪气的协同致病
郑继红主任指出,中医视肺部感染为“内外合邪”所致。外邪以风、寒、热、燥为主,经口鼻或皮毛侵袭肺部,如风热犯肺引发肺炎初期的发热、咳嗽;风寒束肺则见恶寒、痰白清稀。内邪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脾失健运致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肾不纳气则气浮于上,加重咳喘。内外邪气交结,导致肺失宣肃,引发咳嗽、咳痰、气喘等症。
(二)正气亏虚:疾病发生的内在根基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郑主任强调,长期劳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会导致正气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虚弱,成为肺部感染的重要内因。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气虚则生湿化痰,酿生伏痰;肾气虚则摄纳无权,呼吸功能失调。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正虚邪侵-邪恋伤正”的恶性循环。
三、郑继红主任中医辨证论治肺部感染的核心体系
(一)精准分型论治,拒绝“千人一方”
郑继红主任遵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原则,将肺部感染细分为多个证型:
风寒袭肺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杏仁宣肺平喘,荆芥、紫苏叶疏风散寒。
风热犯肺证:症见发热重、咳嗽痰黄、咽喉肿痛,治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为主方,麻黄配石膏清泄肺热,银翘、薄荷疏散风热。
痰热壅肺证:症见高热、咳吐脓痰、胸痛气促,治以清热涤痰、泻肺平喘,选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苇茎、桃仁逐瘀排脓,黄芩、桑白皮清泻肺火。
气阴两虚证(恢复期):症见干咳少痰、气短乏力、潮热盗汗,治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合生脉散,沙参、麦冬滋阴润燥,太子参、五味子益气固表。
(二)多维疗法协同,实现标本兼治
在中药内服基础上,郑主任善用中医外治疗法增强疗效:
针灸疗法:取肺俞、定喘、膻中、丰隆等穴位,针刺或艾灸以疏通经络、调节肺脏功能,急性期清热化痰,恢复期补益肺脾。
穴位贴敷:采用三伏贴、三九贴,精选白芥子、细辛等药物贴于肺经穴位,借药物温热之力驱散寒邪、扶助阳气,尤其适合慢性反复感染者预防复发。
体质调理:根据患者禀赋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气虚者辅以玉屏风散加减,痰湿重者配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从根本上改善机体易感性。
四、郑继红老中医谈肺部感染的中医预防与调护
(一)未病先防:筑牢三道健康防线
固护正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气;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深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饮食上,易感人群可常食山药、莲子、银耳等健脾养肺之品。
避其毒气:减少接触污染环境,雾霾天佩戴口罩;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风寒暑湿外邪侵袭。
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忧思伤脾、悲忧伤肺,影响脏腑气机。
(二)既病防变:把握治疗黄金期
郑主任提醒,若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加重、痰色异常(黄绿脓痰或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切勿延误病机。中医治疗强调“急则治标”,急性期快速清热、化痰、平喘,控制病情进展;恢复期“缓则治本”,通过调理肺脾肾三脏,减少复发。
在肺部感染疾病的防治中,郑继红老中医以深厚的中医理论为根基,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了“精准辨证、内外同治、防治结合”的特色体系。她始终强调,中医治疗不仅是“对症用药”,更是对人体整体机能的调理与修复。通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方案与多维疗法,中医正为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患者重返呼吸顺畅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