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丁雪佳
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一直是各国的环保重点。除了平时看到的塑料袋、饮料瓶,一种微塑料正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004年,英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有些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这些微塑料其实就来自我们身边的日用品。
轮胎。各种天然及合成橡胶中约60%被用于制造轮胎。在英国,每年行驶中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约有6.3万吨。轮胎行业早期采用的天然乳胶可以避免这一点,但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会继续挤压东南亚地区濒危生物的栖息地,给环境带来负担。
化纤衣物。每当清洗聚酯、聚酰胺和氨纶纤维等材料制成的衣物时,比如户外装备、卫衣和套衫,都会掉落约70万根微纤维。
网球。网球表层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塑料奶瓶也采用这种材料,使用过程中会因磨损形成粉尘。
洗涤凝珠、片剂。有清洁作用的洗涤剂、消毒水都包含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微塑料,与化妆品中禁用的微珠是同种物质。
烟头。香烟滤嘴由不可生物降解的醋酸纤维素制成。这种纤维如果在使用过后脱落,会释放尼古丁等大量有毒物质。
亮片。装饰用的亮片被不少人喜爱,但大多数是由很难降解的PET或聚氯乙烯薄膜制成。
湿巾。婴儿湿巾、卸妆湿巾等一般是由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和天然纤维混合而成。湿巾不易溶解,会堵塞下水道,还会制造塑料纤维。
茶包。很多茶包含有聚丙烯“骨架”,不能完全生物降解。这种骨架会在堆肥或土壤中被降解成小颗粒。
油漆。道路标识、船和房屋涂色用的热塑油漆,会产生布满海洋表面的塑料粉尘。最好选择用亚麻籽油或乳胶为粘合剂且不含塑料的油漆。
外卖杯。外卖杯表面涂有一层聚乙烯,降解后会碎成小颗粒。这些微塑料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解释,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等。衣物因摩擦、烘干脱落的微塑料,散布在空气中成为可吸入粉尘进入人体;流入海洋后,海洋生物吞下、蓄积在体内,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可能会导致一些化学物质在人体蓄积,不利于人体健康。已有研究证实,微塑料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躲避天敌和繁殖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大型滤食动物的种群规模进一步缩小。此外,微塑料作为载体,可能携带外来物种及潜在病原菌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