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在重复的生活中,历代的医家在寻找中医养生真谛的道路上锲而不舍的前行,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所谓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生命活力的一种方法,“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护自己让生命得以康健的意思,它遵循阴阳五行生化之规律,对人体进行合理的调养,让人不受疾病的侵扰,保持绿色的生活状态。
一、养生方法
1、饮食养生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体内的精气,从而实现预防伤病、身强体健的效果。另外还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之言,意思就是说除了需要进行正常的饮食之外,还要重视五味之间的调和,所谓五味就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这五种味道要达到一种平衡、调和的状态,否则就会导致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失调。
2、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和生活的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按摩的方法,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不少都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活动而模仿形成的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经常做可以让人的体力得到增强,促进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3、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人认为,神是身体活动的主宰,主要保持精神清静没有杂念,就可是让心得到大程度的安稳宁静,从而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这种方式有助于人们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反之如果情绪波澜起伏,易躁易怒,则会导致情志内伤,损伤肺腑。如人们常说的暴怒伤肝、忧思伤脾、怖恐伤肾、狂喜伤心等多种身心隐患。
4、调养生息
人体内的元气有化生、推动血液,温养器官、抗拒病邪的作用。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劳动和休息没有把握好、情绪不稳定等多种因素都会让元气产生虚、陷、滞、逆的情况,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的调养法针对这种情况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放过逸、调饮食、和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二、养生观念
养生并非仅仅依靠着一腔热血就可以轻易达到延年益寿、防止疾病的功效,除了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养生者在进行养生之时首先就要纠正原来错误的观念,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来进行实践。
1、整体观念
人作为一种高级灵长动物,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体。身体内的各个器官以及不同的生理活动都是相对一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彼此受到影响。因此,养生需要坚持整体的观念,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情绪调节都要寻找到平衡,绝不能顾此失彼。
2、养补结合
所谓“养”指的就是对身体的调养,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上文提到的饮食调节法等,有些人会认为养就是补,所以一味的食用大量的营养食物和补药,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补和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虽然补是养生的一部分,但是 不能把补与养等同起来,除了补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养生方法,如果仅仅只注重补,就会造成人体营养的过剩,这样反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3、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为其生长环境、居住条件、饮食方式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迥异,不可能说每一个养生的方法都适合所有的人。因此养生者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4、把握方寸
凡事过犹不及,即使是一件好事如果超过了一个“度”的话也会变成坏事,养生也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把握好事情的尺度,不能过于极端,避免物极必反的现象。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方法的一些介绍。古典的中医一贯讲究人与自然天地的和谐一统,这些观点在其养生的方法之中也有所体现。养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惟有持之以恒才能汇聚点滴的力量,让健康常伴自己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