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穆雷·纳森在印度的一个小城发现,蔬菜市场里做小生意的商贩们每天早晨会购买价值1000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094元)的货物,如果当天卖完,便能进账1100卢比,获得100卢比的利润。
可问题是,绝大多数小贩们都没有这笔原始资金。于是,为了进货,他们只能每天都向其他人借钱。假如这笔借款每天利率是5%,这意味着小贩们要将每日收入的50卢比用来支付利息,实际收入只剩50卢比。纳森教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教给小贩们一个更好的办法。他说,可以从每天赚取的50卢比中抽出10%攒起来。只要能坚持200天,就能攒到进货钱,他们便不用再去借钱了。
看起来非常好的办法,效果却与纳森教授预想的大相径庭。因为还不到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小贩又回到了原来借钱进货做买卖的状态,只有10%的人用了他的办法。这让教授大为吃惊: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改变现在的资金状况时,为什么90%的人选择了拒绝?
经过研究发现,90%的小贩们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每天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明天,甚至200天以后的事情。长期的资源短缺,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短缺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他们失去整体决策的眼光。而那10%愿意改变自己思维定式的人,最终得以在这个蔬菜市场中脱颖而出。
人生中遇到的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个稀缺的心态。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有能看到全局的目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