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特别熟悉,其出自《康熙字典》,也称糜,是一种把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因为其软糯的口感深受一部分的喜爱,但如果连续一个月喝粥会发生什么呢?
一个月用白米粥代替米饭会怎样?
1、餐后血糖升高
喝粥并不利于控制血糖,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加工越精细的食物,消化吸收就越快,其血糖指数就越高。
同等重量的大米,加工成粥比加工成米饭的时间长,粥就更容易吸收。另外,粥为半流体,在胃中的停留时间短,在小肠吸收得更快且更彻底,因此喝粥后血糖升高得更明显。
糖尿病患者如果想喝粥,可以多用粗粮煮粥,加一些豆类不仅会让粥的味道更好,也更有营养。
2、消化功能受影响
很多人觉得喝粥养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喝粥的时候无法细嚼慢咽,食物也无法与消化液均匀混合,反而不利于消化。
对于肠胃功能本来就不好的人来说,口腔和胃肠的消化液会被稀释,反而对消化是不利的。
3、老人容易热量不足
很多老人因为牙齿不好而经常喝粥,长期喝粥的老人一般都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
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老人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
想要喝粥养生,你得这样做
粥类食物制作简单、能滋补、易消化、养肠胃,且因五谷肉菜皆可入粥,味道全、营养丰富。长期喝单一成分的粥对身体并不好,但如果学会一些好的做法,喝粥能让你更加健康,甚至有助于长寿。
煮粥加点油: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真正会煮粥的人都知道,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煮粥别加碱:碱是多数维生素的大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维生素都非常怕碱。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损失就更为惨重。谷物里的B族维生素较为丰富,但是在熬粥的时候加了碱,又长时间地熬,往往会把其中的维生素B1和B2赶尽杀绝。
煮粥加点粗粮:大米是精制谷物,对于养生要求高的人可以尝试用高粱、燕麦、绿豆、红豆、白扁豆等换着煮粥,不仅能增加膳食纤维,还能帮助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