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口腔科接诊了一位72岁患者,他因口咽部疼痛来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口腔两侧颊黏膜、牙龈、舌、上下唇内侧,甚至咽部等处均可见白色斑膜,擦去白色斑膜后可见红色的创面,医生诊断为鹅口疮。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鹅口疮是小朋友才会得的病,72岁的老者患上这种病的少。
仔细询问才知,半年前,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一直在使用一种吸入剂,当时医生反复叮嘱他吸完后要立即漱口,但患者担心使用后马上漱口会使药粉流失,所以并未照做,最终导致了鹅口疮。吸入剂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剂型之一,被广泛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都含有少量激素,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易导致体内菌群失衡。每次吸药后之所以必须及时漱口,是因为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留会导致真菌感染,进而患上鹅口疮。实际上,患者担心的“漱口造成药粉损失”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药粉吸入后在肺部有效沉积才能发挥药效,漱口并不会造成药效损失。具体漱口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进行:含半口温水,紧闭嘴唇,上下牙稍微张开,把头仰起,使液体通过牙间隙区,轻轻加压,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液体能在口腔内充分的接触牙面、牙龈、黏膜及深咽部,10~15秒后将漱口水吐出。重复上述动作,漱口2~3遍。如果仍有药物停留在喉咙或深咽部不能漱掉的,可以漱口后再喝两口水,以冲掉咽喉深部药物。但要注意,一定要充分漱口后再喝水,这样咽下的药量很微小,不会对全身造成不良反应。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