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目前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影响,对治疗颈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重视脑梗塞后的治疗而轻视预防,重视脑梗塞后脑细胞功能恢复治疗而轻视颈动脉斑块的处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塞发生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颈动脉狭窄可致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肌体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管腔径狭窄,甚至闭塞。当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脑内血管时,就会形成栓子而阻塞脑血管。有些小的血栓栓子可自行溶解,血流尚可恢复,仅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若是一些不易溶解的大栓子就会引起脑梗塞,当反复发作时,就造成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导致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
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发生脑梗塞和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资料表明,颈内动脉狭窄越显著,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越高。据统计,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5%的患者,发生脑梗塞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几率为12.7%;而狭窄程度大于75%的患者,脑梗塞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60%。在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因为颈动脉狭窄未被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而发生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的高发人群
中年以上的男性以及绝经后的妇女、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肥胖的人易患颈动脉狭窄。这些人易出现动脉内膜的深层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其中颈动脉是常受累的部位。另外,冠心病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也应警惕是否同时患有颈动脉狭窄。
哪些症状提示颈动脉狭窄了
患有颈动脉狭窄,最常出现的症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头晕、一侧面部、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期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常为一过性的单眼黑矇),或者出现一过性的意识丧失、遗忘等。平日我们可能听说或见到这样一些情况:突然手上抓着的笔、筷子等东西掉落,讲话时不自觉地流口水或突然发呆,突然的眼前发黑伴有头昏,不自觉地尿湿裤子,精神不济呵欠连连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具有短暂、可逆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往往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以无意识障碍或短暂的意识丧失。每次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明显后遗症。症状可反复发作,少则数周至数年发作一次,多则一日多次发作。
至于具体出现何种表现,与病变的具体血管分支有关,比如:颈总动脉发病以对侧肢体轻瘫常见,可伴同侧面瘫、感觉异常;如左颈总、颈内动脉发病则可出现失语;如眼动脉发病则单眼短暂失明(即黑矇)。总之,对于突然起病的肢体麻木、无力和视力障碍、一侧不全偏瘫和感觉障碍病因不明者,以及既往发生脑卒中形成后遗症等,都应怀疑患有颈动脉狭窄。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及时诊治,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最终会引起持久性脑缺血。这时发病往往在睡眠中,发展可稍缓慢些,约数小时至1-2天症状达到高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近年来,颈动脉狭窄患病率日趋年轻化,但在年轻人身上出现的诸如一过性肢体无力或眩晕等症状,却常常被误认为颈椎病而延误治疗。所以提醒广大中青年朋友,一旦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切勿盲目治疗,尤其不能当颈椎病而随意按摩,造成不稳定斑块脱落导致脑梗塞。
哪些方法可筛查出颈动脉狭窄
一般来说,无症状或症状轻的患者自己无法知道是否有颈动脉狭窄,但随着各种诊断手段的发展,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已越来越多。对于有闭塞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年龄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常有头晕不适者;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或以往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者,每年都应做一次颈动脉检查。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目前最为简单且常用的诊断方法,无创伤,费用较低,敏感性达97%,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筛查的手段,以初步了解是否患有颈动脉狭窄及其狭窄程度、确定狭窄斑块的成分及表面是否有溃疡、是否有斑块内出血等。对于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及怀疑患有颈动脉狭窄者,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不仅可以了解颈动脉狭窄情况,还可以同时了解颅内血管是否有病变,为手术选择及效果评价提供帮助。
另外,颈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dsa)、颈动脉ct血管重建(cta)以及磁共振血管重建(mra),都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以及血流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但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创伤,一般适合于超声发现有颈动脉狭窄并考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有经验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金标准”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的发生。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就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简称cea,是通过外科手段将堵塞在颈动脉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取出,使颈动脉重新开放,并使血管壁重新变得光滑,降低栓子形成的可能,不仅能够预防脑梗塞的发生,而且可以减缓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低再狭窄率、低致残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医学界公认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此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据大规模实验对照表明,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后,发生脑梗塞的比例可比单纯药物预防下降2/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早在60多年前就已经开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毋庸置疑。美国已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作为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的首选推荐;在我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得到了神经内、外科界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程”首选外科干预方式,列入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哪些情况需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目的,首先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1)有明确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或脑梗塞症状稳定后仍然有症状发作;(2)积极的药物治疗症状无法缓解者;(3)血管腔狭窄程度达70%以上。有些患者自己没有症状,只是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这要看斑块的大小、软硬度以及有无斑块破裂等情况而定治疗方案。小的斑块、没有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和非漂浮性斑块,可随诊观察,暂时不必手术治疗,但必须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微血栓形成。若发现斑块增大造成颈动脉狭窄时应当及时手术治疗。
如果检查发现有颈动脉狭窄,要视狭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狭窄程度小于50%时,可以用预防血栓的药物治疗,不必手术;若狭窄50%至70%,临床无症状可以密切观察和药物治疗,有症状时应当手术治疗;若狭窄大于70%时,血流动力学会明显地受到影响,造成脑梗塞的几率很大,应当手术治疗。而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不宜一次手术解决,因为颈动脉狭窄时已经造成脑血流降低,如果突然一次性增加双侧脑血流,会导致脑组织突然的过度灌注性损伤,出现脑水肿,严重会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所以双侧颈动脉狭窄时,应当先解决严重的一侧病变,至少1-2周后再行另外一侧颈动脉手术。当发现一侧颈动脉完全闭塞,只要对侧代偿好,可以不用手术。但是如果对侧颈动脉也有狭窄,则应当先设法重建闭塞侧的颈动脉血流,目的是为了下一步行狭窄侧的颈动脉重建手术奠定血流基础。
术后更需健康生活
脑梗塞是系统性疾病,颈动脉狭窄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切除了可能会脱落导致脑梗塞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也解除了动脉狭窄而改善了大脑的血液供应,起到了预防脑梗塞的作用,降低了脑梗塞的风险。但脑梗塞的发生有很多原因,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等也同样可以导致脑梗塞,而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所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要严格执行医嘱,根据自身的血压、血糖坚持规律服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戒烟限酒,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并定期体检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做到这些,患脑梗塞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承德市中心医院在我市率先实行颈、脑超声一体化检查,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及时的诊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