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一个普通家庭里,62岁的李大爷原本享受着悠闲的退休生活,然而,帕金森病的悄然来袭,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起初,李大爷只是感觉右手有些轻微颤抖,他并未太过在意,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颤抖愈发严重,连拿个杯子都变得异常艰难,走路也开始变得迟缓,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住。药物治疗初期,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可没过多久,药效逐渐减退,还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让李大爷苦不堪言。当听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新的希望时,李大爷和家人陷入了迷茫:到底什么样的帕金森患者更适合手术治疗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找到了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的陈鸿耀医生。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主力军”
陈鸿耀医生指出,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原发性帕金森病是由于神经系统变性所致,这类患者的大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手术对于改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而继发性帕金森病,通常由药物、外伤、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除了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外,还伴有其他复杂症状,手术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因此,准确区分帕金森病的类型,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的重要前提。例如李大爷,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被确定为原发性帕金森病,这为他考虑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药物治疗陷入困境的患者:手术或是新希望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方案,但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面临药物治疗效果减退的难题。陈鸿耀医生介绍,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其一,药物的“剂末现象”明显,即早期服用药物效果良好,然而随着用药时间增加,每次用药后起效时间变长,药效维持的有效时长显著缩短,症状会随血液中药物浓度波动。其二,出现“开关现象”,患者会突然肢体僵直、运动不能,在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的情况下,又会毫无征兆地恢复正常活动,肢体僵硬感消失,且这种情况通过调整药物也无法改善。其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波动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者因服用药物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的异动症。另外,若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大于治疗作用,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也可将手术纳入考虑范围。李大爷就深受“剂末现象”和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药物治疗已难以满足他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手术治疗或许能为他带来转机。
身体与精神状态达标的患者:手术的必要条件
患者自身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也是决定是否适合手术的关键因素。从身体状况来看,患者需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能够耐受手术及麻醉。年龄方面,虽然一般建议患者年龄不超过75岁,但如果身体条件出色,也可适当放宽限制。在精神状态上,患者不能有智力障碍,要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以及定期随访时积极配合治疗。只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符合要求,才能更好地应对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昆明康瑞医院:帕金森手术治疗的“坚实后盾”
昆明康瑞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成绩斐然。神经外科汇聚了以陈鸿耀医生为代表的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专家。陈鸿耀医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领域40余年,是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开拓者,尤其擅长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先进技术。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分辨率的脑部影像设备,能精准定位大脑病变区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神经功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此外,昆明康瑞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服务,从术前诊断、手术实施到术后康复,为帕金森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助力患者极大程度地改善症状,重获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