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运动协调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宋军医生表示;要应对共济失调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必须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宋军医生是昆明康瑞医院中医脑病科主任,中医脑病科首席专家,康复医学科主任,解放军第322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原主任,云南省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调控中心副主任,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周衡教授。宋军主任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工作20余年。融合中西医学精髓,专注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的综合治疗,在中西医临床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受邀到许多医学研究所从事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治疗的研究。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2医院和脑科康复医院任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西医结合对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推出和完善了“中西医辨证分型诊疗体系”治疗脑科疾病的特效方法,从而消除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和惰性,且其疗效显著,使众多脑病患者重获健康。
宋军医生介绍说;共济失调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手部动作不精准等症状。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遗传性共济失调、获得性共济失调等多种类型。明确共济失调的具体类型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是关键
康复训练在应对共济失调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中起着核心作用。宋军医生介绍,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和步态训练等多个方面。
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平衡感。例如,让患者先在平地上单脚站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然后过渡到在不稳定的表面上进行训练,提高身体对平衡的控制能力。
协调训练: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和全身协调性运动练习。如捡豆子、拼图等手部训练,以及太极拳、瑜伽等全身性的协调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
步态训练:针对走路不稳的问题,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调整步幅、步速和脚步的着力点。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助行器进行训练,逐渐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辅助器具的应用
在康复过程中,合理使用辅助器具能为患者提供很大的帮助。宋军医生指出,对于共济失调较为严重的患者,轮椅、拐杖等可以辅助他们行动,增加活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一些特制的矫形器,如足部矫形器,能够改善患者的足部受力情况,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心理支持与生活调整
共济失调患者往往会面临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昆明康瑞医院宋军医生强调,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生活中,要注意环境的安全,移除家中可能导致绊倒的障碍物,卫生间安装扶手等,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也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整体健康。
昆明康瑞医院在共济失调治疗方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神经内科何栋源主任等专家,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能精准诊断病因并制定个性化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将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与现代康复医学紧密结合,调理身体机能。还注重多学科协作及患者的心理关怀,提供全程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