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盏的解剖特点与结石滞留
下盏作为肾脏下方的结构,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形成了结石治疗的特殊挑战。下盏的漏斗状结构(漏斗-肾盂角)、漏斗长度和漏斗直径是影响结石排出的三个关键因素。
漏斗-肾盂角(infundibulopelvicangle)是指下盏漏斗与肾盂之间形成的角度。研究表明,角度≥45°时,结石排出相对容易;而角度<45°时,结石排出困难,清除率显著降低。在临床实践中,约74.2%的病例漏斗-肾盂角≥45°,而25.8%的病例角度<45°,后者的治疗难度明显增加。
漏斗长度是指从下盏底部到肾盂下缘的距离。研究发现,漏斗长度>22毫米时,结石清除率显著降低。约9.7%的病例下盏漏斗长度超过22毫米,直接影响结石清除率。
漏斗直径也是影响结石排出的重要因素。漏斗直径<4毫米时,即使结石较小,也难以通过狭窄的通道排出。
这些解剖特点共同作用,使得下盏成为结石容易滞留的部位,且治疗后残留结石碎片也更容易在此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