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饮食原则:"三低一高"加"三适量"
1.低钠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避免腌制食品、酱菜、味精、酱油等高钠食物。中国居民人均摄盐量为9.3g/d,远高于推荐标准,这也是我国结石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钠摄入有助于降低尿钙排泄,尤其对合并高钙尿的结石患者效果显著。
2.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嘌呤代谢后产生尿酸,过高的尿酸水平会增加尿酸结石的风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海鲜配啤酒"的组合被称为"结石套餐",应尽量避免。
3.低草酸饮食:高草酸蔬菜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应控制摄入量,建议每日草酸摄入量控制在50mg以内(相当于200g菠菜或100g苋菜)。烹饪前用沸水焯烫蔬菜可去除40%-70%的草酸,是简单有效的减草酸方法。同时,应避免菠菜与豆腐同餐,以免增加草酸钙结石风险。
4.高纤维饮食: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如潮汕常见的冬瓜、丝瓜等含水量高的食材。全谷物如燕麦、小麦、玉米等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不会增加肾脏负担。
5.适量钙摄入:成人每日需摄入800-1000mg钙,9-18岁青少年为1000mg/d。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居民平均钙摄入量只有390mg/d,处于负钙平衡状态。低钙饮食会导致肠道对游离草酸的吸收增加,反而增加结石风险。建议优先从牛奶、豆制品等天然食物中获取钙质,每日1杯牛奶(约300ml)即可满足基本需求。补钙时间在餐后2小时,这样可以帮助结合草酸,减少游离草酸的吸收。
6.适量蛋白质摄入:限制动物蛋白摄入在0.8-1g/kg体重/天为宜。过量的动物蛋白会导致尿液酸性增加,促进钙质溶出并进入尿液。建议用鱼虾代替部分红肉,采用"3+2"饮食模式(3天荤食+2天素食),同时减少香肠、培根等加工肉的摄入。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则无需限制,可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