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问“我家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才正常?”其实儿童语言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月龄都有可观察的“里程碑”,错过或滞后可能需要关注。
0-6个月是“语言准备期”:新生儿会通过哭声、笑声回应外界,3个月左右开始发出“啊、哦”等元音,6个月时能区分熟悉的声音(如妈妈的声音),听到名字会转头。这一阶段家长需多和孩子“对话”,哪怕只是描述日常动作(如“妈妈在给你换尿布啦”),帮孩子建立“声音与场景”的关联。
7-12个月是“模仿发声期”:孩子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语气和简单音节,比如发出“爸爸、妈妈”的模糊音,还能通过手势(如指物)配合声音表达需求(如指着水杯说“要”)。此时可借助绘本、玩具引导孩子模仿,比如拿着动物玩偶说“小狗汪汪叫”,鼓励孩子跟着重复。
1-2岁是“词语爆发期”:孩子能掌握10-50个常用词,从单字(如“饭、车”)过渡到简单短语(如“妈妈抱、我要吃”),还能理解简单指令(如“把球捡起来”)。家长要注意“语言输入质量”,避免说叠词(如“饭饭”),用完整短句交流(如“我们现在要吃饭啦”),帮孩子建立规范的语言逻辑。
2-3岁是“句子发展期”:孩子能说3-5字的完整句子(如“我想去公园”),开始使用“你、我、他”等代词,还会主动提问(如“这是什么呀?”)。此时可通过“情景对话”拓展语言,比如逛超市时让孩子描述物品(“这是红色的苹果”),或鼓励孩子复述简单故事,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需注意:每个孩子发育速度有差异,但如果3岁仍不会说完整句子、无法理解简单指令,或存在“只说不说不听”“发音严重不清晰”等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儿童语言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