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科普】晨起腰背僵到 “直不起身”?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成都附大强直医院】

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早上醒来想坐起身,却发现腰背像被“粘住”一样,僵硬得没法立刻直起来,得慢慢活动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才能缓解——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当成“睡姿不好”或“腰劳损”,揉一揉、活动下就没当回事。但如果这种“晨僵”反复出现,甚至伴随腰背隐隐作痛,就得警惕了:这可能不是普通的腰部问题,而是强直性脊柱炎发出的早期信号。

强直性脊柱炎常被称为“强直”,它和普通腰疼大的区别,就藏在“晨僵”里。普通腰劳损的僵硬感通常在活动后很快消失,比如起床走两步、伸个懒腰就缓解了;但强直引发的晨僵,持续时间往往更长,一般超过30分钟,甚至1-2小时,而且活动后缓解的速度很慢,有时还会伴随腰背酸痛,尤其是下半夜或凌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让人忍不住想翻身、调整姿势,却越动越不舒服。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直本质是一种影响脊柱和关节的炎症性疾病。我们的脊柱由一节节椎骨组成,椎骨之间有关节和韧带连接,能让脊柱灵活活动。当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时,这些关节和韧带会受到炎症侵袭,慢慢出现充血、水肿,甚至粘连。经过一整晚的静止睡眠,炎症导致的粘连会更明显,所以早上醒来就会感觉腰背僵硬、活动受限;而随着白天活动增加,粘连被逐渐“拉开”,僵硬感才会慢慢减轻。

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强直不只是“腰的问题”。除了晨起腰背僵,它还可能累及髋关节、膝关节,比如走路时感觉髋关节发紧、膝盖隐隐作痛;有些还会影响脖子,导致转头、抬头不灵活;少数人甚至会出现眼睛发红、疼痛(比如葡萄膜炎),这些都是强直可能伴随的症状。而且强直偏爱年轻人,尤其是20-40岁的男性,这个阶段的人大多觉得“自己身体好,不会得慢性病”,反而容易把症状拖成“老毛病”。

很多人对强直有个误区:觉得“不疼就没事”,或者觉得“年轻人不会得这种病”,结果延误了干预时机。其实强直如果不及时关注,炎症会慢慢破坏脊柱关节,时间久了,椎骨之间的关节可能会融合,导致脊柱慢慢变直、失去弹性,甚至出现“驼背”“脊柱畸形”,严重时连抬头看天、弯腰捡东西都成了难题,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因为脊柱变形会压迫胸腔,限制肺部扩张。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反复的晨起腰背僵,尤其是持续时间长、伴随疼痛,或者家里有人得过强直(它有一定遗传倾向),别再硬扛或只当“劳损”处理。首先可以记录一下晨僵的持续时间、疼痛位置,比如是下腰背为主,还是连带着髋关节疼;然后及时去医院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检查(比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或是脊柱X光、磁共振)来判断是否为强直,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减缓炎症进展,避免脊柱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日常预防和护理也很关键。如果已经出现早期症状,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比如坐的时候别弯腰驼背,睡觉尽量选硬板床,避免睡软床垫(软床垫会让脊柱得不到支撑,加重僵硬);另外可以适当做些能活动脊柱的运动,比如游泳、散步、靠墙站立(后脑勺、肩膀、臀部、小腿肚、脚跟贴墙,保持脊柱直立),这些运动能帮助放松脊柱周围肌肉,减轻僵硬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弯腰、负重,比如搬重物、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以免加重脊柱负担。

其实强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早期被误认、被忽视。如果晨起再遇到腰背僵到“直不起身”的情况,别再轻易放过这个信号——及时关注、正确应对,才能不让炎症慢慢“僵住”你的脊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特别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急性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的技术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擅长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家族遗传性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疑难性病症。

擅长:采用微创介导、溶解、氧化关节腔炎症等有害物质,使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有所改善,晨僵、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明显改善。擅长采用先进仪器促修复受损骨质,使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障碍消失。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