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腰背痛时,反应是“累着了”“闪着腰了”,觉得躺几天、贴几贴膏药就能好。可要是腰背痛歇了一周甚至更久,不仅没缓解,反而早上醒来更僵、晚上翻身更疼,就得警惕——这可能不是普通劳损,而是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在“悄悄搞事”。
普通腰背痛和AS引起的腰背痛,差别藏在“休息后的反应”里。比如搬重物后腰酸,躺半天起来会轻松不少;久坐后腰疼,起身走两步就能缓解,这些多是肌肉、韧带的劳损问题。但AS的腰背痛刚好相反:越休息越难受,早上醒来腰像被“焊住”一样,得慢慢活动半小时甚至更久,僵硬感才会减轻;晚上睡觉时,可能会疼得翻不了身,甚至得坐起来才能缓解,这些都是AS的典型信号。
更易被忽视的是,AS的腰背痛还常“连带”其他部位。比如疼的位置不只是腰,还会延伸到屁股沟上方(骶髂关节处),按压时会有明显痛感;有些年轻人还会出现膝盖、脚踝突然肿疼,或胸口发紧、转身时胸廓活动受限,这些其实都是AS炎症“扩散”的表现,别只当成单独的关节问题处理。
AS特别“偏爱”年轻人,尤其是20-30岁的男性,很多人觉得“年轻腰好,不会出大问题”,硬扛着不就医,结果炎症慢慢侵蚀脊柱。初期只是腰僵疼,时间长了脊柱的小关节会逐渐融合,变成“强直”状态——弯腰、转头都变得困难,严重时会形成“驼背”,连平视前方都要仰着头,不仅影响生活,还可能压迫呼吸器官。更麻烦的是,AS还可能悄悄伤眼睛(引发葡萄膜炎,导致视力模糊)、伤心脏,这些“隐形危害”比腰背痛更难察觉。
其实只要早识别、早干预,就能避免脊柱一步步“强直”。如果腰背痛休息后不缓解,还伴着晨僵、夜间痛,别再自己贴膏药硬扛,建议去风湿免疫科检查:医生会通过骶髂关节X光(看关节是否有炎症损伤)、血沉(查炎症活跃程度)、HLA-B27基因检测(辅助判断风险),明确是不是AS。
确诊后也不用慌,规范治疗能控制炎症:不是只吃止痛药临时止疼,而是用能延缓病情的药物,搭配针对性康复锻炼——比如游泳(能放松脊柱,减少压力)、靠墙站立(帮助保持脊柱直立)、缓慢扩胸(改善胸廓活动),避免久坐久躺让脊柱“变僵”。日常还要注意保暖,别让腰背部受凉加重炎症,也别做弯腰搬重物、长时间低头这类伤脊柱的动作。
别再把“休息不缓解的腰背痛”当小事,它可能是AS在给身体“提警告”。早发现、早治疗、早锻炼,才能守住脊柱的灵活,不让“强直”悄悄偷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