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急促、喘息不止是机体异常的重要信号,可能由多系统疾病引发。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刘新医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解析常见致病因素及核心病机:
一、呼吸系统疾病:气道阻塞与痰瘀互结
支气管哮喘
中医认为"宿痰伏肺"是核心病机,肺脾肾三脏失调导致痰饮内生,遇外邪诱发气道痉挛。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喉间哮鸣,治疗需"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急性期平喘,缓解期调理体质以减少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长期痰饮伏肺、气阳虚弱,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急性加重多因外邪侵袭,需中西医结合缓解症状;稳定期通过调理肺脾肾,延缓肺功能衰退。
肺炎与肺纤维化
肺炎多因肺热或痰湿壅肺,重症可致呼吸衰竭;肺纤维化属"肺痿",与肺络瘀阻相关,需活血通络结合现代治疗改善预后。
二、循环系统疾病:心肺同病与气血失调
心力衰竭
心肾阳虚、水饮凌心是主要病机,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配合西医改善心功能。
肺栓塞
突发胸痛、咯血伴呼吸急促,中医辨证涉及多脏失调,需紧急抗凝并结合中药调理,快速改善氧合。
三、全身性与功能性疾病
过敏反应与喉头水肿
速发气道梗阻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属"风痰壅喉",需中西医联合抢救解除梗阻。
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尿毒症等引发深大呼吸,与阴虚燥热、毒瘀互结相关,需纠正酸碱失衡并保护脏器功能。
焦虑与过度换气综合征
心理因素导致呼吸频率异常,伴手足麻木,属"肝气郁结",需调节情绪并配合呼吸训练。
刘新医师提醒:三招辨别关键病因
辨虚实:急性多实(痰热、血瘀),慢性多虚(肺肾气虚)。
辨病位:喉间痰鸣责之肺,动则喘甚责之肾,平卧加重查心脏。
辨诱因:外感、饮食、情志等不同诱因对应不同调理方向。
持续或反复的呼吸异常需警惕,及时排查心肺疾病、代谢问题或心理因素。中医强调整体调理,结合现代医学精准检测,才能标本兼治。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到专业医院系统评估,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