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纤维化是严重危害呼吸健康的疾病,其与长期肺炎的关联备受关注。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晓荣指出:反复不愈的慢性肺炎是肺纤维化的重要诱因,但并非所有肺炎都会发展至此,早期干预是关键。
一、病理关联:炎症失控引发肺组织瘢痕化
肺纤维化的本质是肺间质异常修复形成瘢痕。李晓荣主任解释,当肺炎(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未及时控制,持续炎症会破坏肺泡结构,激活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胶原蛋白,取代正常肺组织。同时,氧化应激与免疫紊乱加剧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还可能转化为间质细胞,直接推动纤维化进程。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早期阻断至关重要。
二、高危人群:四类人需重点警惕
以下人群需高度关注肺纤维化风险:
反复感染者:年肺炎≥2次或单次感染超6周,肺组织长期受炎症刺激;
基础病患者:慢阻肺、糖尿病、自身免疫病患者,炎症调控能力弱;
特殊病原体感染:支原体、新冠病毒等可能通过直接损伤或免疫反应加速纤维化;
长期暴露者:吸烟、接触粉尘/化学烟雾人群,肺损伤风险叠加。
三、早期信号:四症状提示肺纤维化可能
若肺炎后出现以下表现,需及时就医:
进行性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休息时仍感费力;
顽固性干咳:无痰干咳持续存在,常规止咳药效果差;
杵状指:手指末端膨大,提示肺结构严重破坏;
CT异常:高分辨率CT显示网格、蜂窝状阴影或肺容积缩小。
四、科学防治:三策略阻断纤维化进程
积极控制原发病
针对病原体精准抗感染,避免炎症迁延;
早期使用吡非尼酮等抗纤维化药物,中医可通过穴位介入技术调节免疫、减轻炎症。
生活方式干预
严格戒烟(吸烟者风险增加2-3倍),远离职业暴露;
坚持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操)和均衡饮食,补充抗氧化营养素。
定期监测管理
每6-12个月查肺功能(FVC、DLCO),每年做胸部HRCT;
联合呼吸科、影像科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遏制病情进展。
李晓荣主任强调:长期肺炎与肺纤维化之间存在可干预的病理链条,及时控制感染、识别高危信号并规范管理,能有效降低纤维化风险。若有持续呼吸不适,建议尽早至专业医院排查,守护肺部健康需从“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