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部分重症患者面临传统药物控制不佳、气道重塑的难题。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芮军指出,微波消融技术通过精准干预气道病理机制,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革新性治疗选择。
一、靶向病理:直击气道重塑关键环节
哮喘发展至重症阶段常伴随气道平滑肌增生、基底膜纤维化等结构性病变,传统药物难以逆转。微波消融通过100-120℃可控热效应,精准诱导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减少胶原沉积,从根本上阻断气道重塑进程。相较传统支气管热成形术,其能量穿透更精准(3-5mm深度),避免正常组织损伤。
二、微创高效:安全便捷的治疗体验
该技术经支气管镜自然通道介入,无需开刀或全麻,采用1.8mm超细电极,单靶点消融仅需30-60秒。患者术后平均住院2-3天,并发症率低于5%,显著优于外科手术。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治疗者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62%,肺功能FEV1改善率达35%,实现"快速干预+短期康复"的双重优势。
三、免疫调节: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微波消融不仅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病理,更能激活Th1 型免疫应答,抑制Th2 型炎症因子(如IL-4、IL-13),从免疫层面重塑平衡,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这种"局部治疗-全身调节"的机制,为延缓疾病进展提供了新路径。
四、精准适配: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芮军主任团队根据哮喘表型制定差异化策略:嗜酸粒细胞型联合激素增强渗透,肥胖相关型采用分次消融避免水肿,老年患者以低功率保护肺功能。治疗前通过CT、支气管镜活检明确气道病理,治疗中实时影像监控,术后结合中医调理,形成"筛查-干预-康复"全周期管理。
适用人群与专业建议
该技术适用于重度持续性哮喘、经规范药物治疗无效且存在气道重塑(CT显示气道壁增厚>3mm)的患者。芮军主任提醒,治疗需严格排除心肺功能不全等禁忌症,并建议患者治疗前通过痰细胞学、FeNO检测明确表型,术后定期随访肺功能及影像学评估,切勿擅自停用基础药物。
作为西南地区胸肺疾病诊疗特色技术,微波消融以"靶向病理、微创安全、精准调节"的优势,为中重度哮喘患者打开了新的治疗窗口。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推动哮喘治疗从症状控制向病理改善进阶。
【专家简介】
芮军,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从事胸外科30余年,擅长微波消融等微创技术,在难治性哮喘治疗领域有深入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