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王兴国
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好”名字和可观的销量之间关系很大。在植物调和油市场,这种相关性被不少商家利用,以价格昂贵、实际占比很低的油品命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4月8日,《生命时报》记者在某超市油品区看到,植物调和油塞满了该区域约1/3的货架,品类在10种以上,其中不乏以橄榄油命名的调和油。但只要仔细观察配料表就会发现,在所谓的橄榄调和油中,橄榄油的含量最多不超过10%。
以一款售价约79元一桶的“金浩橄榄调和油”为例,橄榄油的含量仅排第三位,为10%,其他两种油品分别为含量80%的菜籽油和10%的玉米油。在网络平台,搜索类似商品的销售情况不难发现,受到油品名称吸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比如,在一款名为“山茶橄榄食用油”的评价中,就有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留言:“一直说橄榄油和茶油是不错的,以后就选这款油”“没吃过这个牌子的橄榄油,虽然不是纯橄榄油,但人家价格实在是优惠,比其他调和油好多了”。而配料表显示,这款调和油中橄榄油的占比仅为8%。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告诉记者,食用调和油用两种及以上植物油调和制成,是我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中的主要产品,2014年消费量达465万吨,占到小包装油脂总量的近一半,远高于其他单一油品,已经成为最受我国居民欢迎的一类家庭烹调用油。但由于商家对油品命名不规范,造成消费者对调和油迷惑、质疑和不信任,导致调和油销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消费者对调和油公布配方比例的呼声越来越高,取消调和油产品的声音也时有出现。据王兴国介绍,对于食用调和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和美国迄今都还没有专门的质量标准,而我国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第一个行业标准。此后,业内一直研讨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2016年10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报批稿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分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其对消费者的知情权有了明确规定,即所有食用调和油的名称统一为“食用植物调和油”,不允许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以高价油品命名的调和油;同时强制标注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和比例。此标准一旦通过,将成为强制国家标准,植物调和油市场混乱的现状就能得到控制。王兴国补充说,虽然标注调和油的配方和比例可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且操作相对简单,但溯源技术手段较难,也会给市场监管带来难度。央视不久前播出的调查报道就证实了上述担忧。暗访中,某粮油公司总经理亲口承认,虽然标注橄榄油占比6%,但真正加进去的只有大约2%,保证检测时有这个成分就行。市场尚不完善,王兴国说,从油脂营养和健康角度来讲,相比单一食用油,配比合理的调和油显然更易满足“好油”的要求,即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有益伴随物;极少或不含风险因子;良好的风味。因此,选到“好”的调和油,是保证营养健康的关键。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调和油时,不能只看名字,一定要参看配料表。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即便不标注具体占比,按照从前往后的排列顺序,其添加的原料油成分含量也是逐渐递减;标志成分的最低含量通常不得低于5%。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