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郭启煜
不久前,美国医师协会在新发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出了惊人的观点: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应改为7%~8%;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时,就应该考虑减小降糖药物的治疗强度。这版指南认为,糖友的控糖标准应该放松。
这与目前的主流观点并不一致,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郭启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美国医师协会在新指南中建议糖友放松血糖控制,更多是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对糖友来说,不仅高血糖有害,低血糖更为致命,放松控糖标准,自然会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但这样并不见得就能百分百保证安全性,如果不能有效降糖,血糖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这对糖友也是危害极大的。过于注重降糖的安全性,相对忽略了降糖的有效性,在郭启煜教授看来,新指南多少带了点消极的态度。不少糖友都很关心,美国的这份新指南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应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国外的指南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糖友的实际情况,仅供参考,不能照搬。注重安全降糖,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具体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还是要因人而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建议,2型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
不过,不同情况的糖友可以稍有调整,由医生制订个体化目标。例如,高龄(预期寿命较短)、病程较长、反复低血糖、有严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整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糖友,确实不宜控糖太严,可以根据综合评估结果,适当放宽控糖标准。但对于年龄相对较轻、病程较短、没有或仅有较少并发症的糖友来说,他们有相对长的预期寿命,严格控糖还是十分有益的,能有效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