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赵慧
尽管社区医院离家近,很多人看病还是愿意去大医院。但是最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前去就诊,到底为什么?
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医疗保健从个体向群体转变,寻求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辖区11万常驻人口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77岁的吴奶奶住社区医院附近,她说:“我在这里看病拿药特别省事,医生们态度很好,每年有一次免费体检,平日里举办健康讲座我也会收到通知,有个医院在社区真好。”
慢病管理更精细
医改之后,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增长20%。在门诊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服务中心不断探索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方法。截至目前,去该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有7800多名,规范化管理(每季度保证医患面对面进行随访)的有4000多名;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3000多名,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1900多名。
以糖尿病管理为例,由于普通门诊和随访难以做到精细化和个性化,中心推出了糖尿病特色门诊,一上午门诊量限定15位,为糖尿病患者提供VIP服务,这一方面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科医生基础上培养专科特长,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规定单个患者服务时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指导,教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此外,该院每年还为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人免费进行4次血糖监测。未来,医院还将推出高血压、呼吸道、骨质疏松等以社区慢病、老年病为特色的专科门诊,把社区的慢病患者进一步强化管理起来,降低慢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慢病患者生活品质,更好地服务辖区慢病患者。
健康教育走上门
医院坚持预防为主,致力于将健康知识和理念带入社区,带到居民身边,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给大家讲解医疗保健知识。每年年初,中心对上一年门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排序,并分析居民的体检数据,根据结果制定全年的健康大讲堂内容。讲课医生不仅有本院医生,还有三级医院专家,每周三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慢性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中医养生等各方面知识。
为了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居民听课,一是在门诊过程中进行预约,发现病人有相关需求,医生会将课程告知病人。二是家庭医生通过电话、短信将讲课信息通知居民。此外,家庭医生还会通过微信群,与患者互动。
中医科医生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每天撰写发布文章传播中医养生知识。2017年,医院共进行45场健康讲堂,39场大型义诊,发放材料万份,惠及上万人次,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今年,他们还将进行“社区医院患者用药教育100家”活动,普及用药知识。
中医服务有特色
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免费对本辖区65岁以上老人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医生会根据体检情况和体质辨识结果,为老年人有针对性地提供建议,进行中医调理。
中医治未病,中医科积极利用时节,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等特色服务,帮助居民调理身体,治疗慢性呼吸疾病、脾胃疾病、腰腿关节病,受到广大社区居民欢迎。开设了针灸室、艾灸室、理疗室,利用30多项中医技术为百姓提供服务,该科还请多位老中医专家坐诊,提供中草药代煎服务,给就诊患者提供了方便。鼓励医生学习中医儿科知识,填补儿科的空白,利用“妈妈班”讲堂,为产妇和0~36月儿童进行中医健康指导,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几年前,社区里一位大爷患上湿疹,四处问诊都没好,身心煎熬。他来到社区医院中医科,在徐大夫悉心治疗下,病好了。大爷表示,她不仅治好了我的皮肤病,还去掉了我的心病。逢人便夸徐大夫,经常送一把芹菜、一盆小花给徐大夫,徐大夫也总是回赠水果,一来二去,大爷干脆把徐大夫认作干闺女。
家庭医生服务,让医生与病人更熟了,对一些病人的健康变化情况,他们都做到心中有数。全科医生杨大夫说:“社区医生很需要患者的信任,只有相信我,才会找我就诊。”赵慧说:“薪酬虽然不高,但是所有医护人员都对工作发自心底的热爱,这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