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迎雪吐艳,是中国人的风,凌寒飘骨。提起赏梅,大多数人会想起江南,少有人知道,在南粤的群山中亦有一处赏梅胜地,那就是梅关。
梅关位于赣粤交界的梅岭,连接江西赣州大余县和广东韶关南雄市。梅岭为大庾岭的东段,秦初越人将领梅鋗(读juān)率部驻扎于此,始称梅岭。至唐开元年间,张九龄有感于梅岭“岭东路废,人苦峻极”,为造福家乡兼开发岭南,请开大庾岭路,历时两年完工,即为今日之梅关古道。
从古至今,走过这条路的人不计其数,达官贵人有之,文人墨客有之,英雄豪杰有之,更多的还是普通人,从中原迁居南下的百姓,无不通过梅关古道再走向岭南各地。唐玄宗独宠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岭南的荔枝便是通过这条路运往长安。苏东坡被政敌迫害,从中原一路被贬到海南,走的也是这条路。红军长征后,陈毅率部在赣南进行三年游击战,曾被困梅岭20余天,想必这条路他走得更熟,其著名的《梅岭三章》就写于此。
岭南四季如春,梅关探梅,少有踏雪寻梅的意境,却多几分踏春的乐趣。至花期群梅齐放,白梅典雅,红梅娇艳,更有腊梅暗香浮动,整片山岭都氤氲其中。梅岭之上,自宋代便屹立于此的“南粤雄关”为两省分界。立于梅关,望向江西方向,林海中梅花灿若云霞,山道两旁,随处可见蓝色的阿拉伯婆婆纳、粉色的夏天无、黄色的酢浆草……林下小花默默迎来她们的春天。
梅岭脚下的珠玑巷,从唐代繁荣至今。唐宋之交,内地氏族为避战乱纷纷南下,扶老携幼历尽艰辛,翻过梅岭来到珠玑巷,见此山明水秀如世外桃源,又不清楚岭南他处情况,不敢贸然再进,于是定居创业,待逐渐习惯后再陆续南迁至珠三角各地。如今,岭南地区100多个姓氏的族谱将家族的源头指向珠玑巷,无数居于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的广府人,都将珠玑巷视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珠玑巷,就是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