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德国东部仅次于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德累斯顿曾享誉欧洲,有着数百年的繁荣史,却也多次被重创。如今,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带着历史给予的独特印记,已然涅槃。
一条易北河,将德累斯顿分成新老两个城区。初到车站,眼见整齐的街道,低矮的建筑,似与众多的欧洲小城没什么区别。可当我冒着细雨,辗转绕进老城,走在被磨得发光的石板路上,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特立独行的美。
德累斯顿的著名建筑,全部集中于易北河一岸,建筑风格是巴洛克式,虽十分精美,却远不及它们发黑的外墙更具魅力。因为一道道犹如火烧的痕迹,记录着这座城市那些伤痛的过往。
历史上,德累斯顿曾是萨克森公国首府,萨克森选帝侯长居于此,可谓皇家住地。18世纪,当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被加冕为波兰国王,它又承担起了波兰“副”首都的职能。彼时,德累斯顿文化、经济都十分繁荣,著名的迈森瓷器诞生于此,如今陈列在茨温格宫历代大师画廊的拉斐尔名作《西斯廷圣母》,也是在那段时期被国王重金买下,纳入皇家收藏的。
然而,一切辉煌终在百余年之后,被战争的炮火摧毁殆尽。1945年2月13日,以英国为首的盟军对德累斯顿进行了猛烈轰炸,老城区的诸多建筑几乎在一夕之间被夷为平地。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
战后,德累斯顿进入缓慢的重建历程。1984年,标志性建筑森帕歌剧院被修复,并于轰炸40周年的当晚,以韦伯的《魔弹射手》重启辉煌,而此歌剧也正是盟军轰炸前在这里上演的最后一部。2005年,德累斯顿最具代表性的圣母大教堂重建完工。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工人将人们从废墟中找出的8000多块旧砖石,复原在了它们曾经的位置,成为如今教堂外墙上那些不甚协调的黑色斑点。
现在的德累斯顿,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有着欧洲最高的城市绿化率。皇家宫殿茨温格宫恢弘中透着温婉;历代大师画廊中不仅有拉斐尔的名作,还汇集了伦勃朗、丢勒、波提切利等大师的画作;绿穹珍宝馆陈列着数千件艺术品,堪称欧洲最壮观的珍宝库;以迈森瓷片镶嵌而成的101米壁画——王侯队列图,将历代君主以骑马列队的形态,生动呈现……
曾有人说,德累斯顿有一种苍凉之美;但我想说,时间永远前行,伤痛虽不曾远离,苍凉却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