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是维持牙周组织健康、预防牙周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措施。简单的理解就是让专业牙医使用专业的器械帮组你刷牙。可是有些人洗牙后发现牙缝变大,牙齿酸痛,便将此归罪于洗牙。其实,这不一定是洗牙的错。
洗牙会不会破坏牙齿?
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对口腔进行清洁和护理,以清除牙石、牙垢,是保证牙龈健康的有效途径。那种认为“牙齿越洗越松”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很多人觉得洗牙后出现了牙缝增大、牙齿敏感,实际这些是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间隙内长期堆积物后的正常反应,并不是洗牙治疗导致的。还有人认为洗牙会把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洗掉,导致牙齿酸软无力,是把牙齿洗坏了。这种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正规洗牙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不造成任何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刚刚作完洗牙治疗的患者,敏感症状相当明显,这时应该注意避免在近期使用过冷、过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延误恢复过程。
洗牙痛不痛?
一般情况下,洗牙是不会痛的。在洗牙的时候会有酸酸的感觉,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也不会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在洗牙后的一个星期有些牙软软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可以很快消失。有的患者在洗牙后还会出现牙齿敏感,这主要是在洁治前,暴露的牙根被牙石包绕,隔断了冷热刺激。为减少痛苦,可在洁治后短期内避免接触过冷、过热食物,使牙齿有个适应过程,症状就会有所缓解,这种敏感现象过几天就会消失。
日常保护牙齿的五个小窍门
定期洗牙有益口腔健康,可以清除牙齿上的结石。但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洗牙,带有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病的人群不适合洗牙。对于牙周健康的人群来说,洗牙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能做到每年定期洗牙一到两次。而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牙周病患者需要三个月洗一次牙。定期洗牙是预防牙周炎及其他牙齿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洗牙不仅是对牙齿、口腔的全面清洁,而且可以及早发现牙齿的其他疾病,便于及早治疗。常规的洗牙包括消毒、洁治、喷砂、抛光4个步骤。所以,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对口腔进行清洁和护理,以清除牙石牙垢,是保证牙龈健康的有效途径。
日常保护牙齿的五个小窍门
1、选对牙刷,正确刷牙
使用硬毛质的牙刷刷牙,由于其对牙齿造成的压力过大,致使牙釉质(引发牙齿敏感和空洞)的保护作用失效,牙龈退化。相反地,使用柔软的牙刷,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釉质,建议每天以圆周式的擦洗方式对牙齿进行清洁,时间两分钟为最佳。所以,在选购牙刷时一定要看清楚再购买。
2、常用牙线清洗牙齿
存留在牙齿缝隙内的细菌,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容易形成斑块,而这些正是导致蛀牙和牙周病的罪魁祸首。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帮助清除藏匿在牙缝中的牙菌斑。女生们可以在自己的化妆包里放一根牙线或其他盥洗用品,方便随时随地清洁,呵护牙齿健康。
3、少吃硬质食物
现在有许多的人都喜欢吃硬质食物,如:冰块、硬糖果、核桃等,因为它们口感好,有嚼劲。其实,适量的食用一些硬质食物对牙齿保健是很有好处的,它可通过不断的咀嚼来达到保健牙齿的功效,但如果过度的话,就会容易造成牙龈断裂,给牙齿带来伤害。
4、使用合适的牙膏
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牙膏琳琅满目,什么含钙牙膏、含氟牙膏应有尽有。但其实,保护牙齿最重要的就是氟化物。那些所谓含有其他营养元素的牙膏不但对牙齿健康没有好处,使用不恰当还会腐蚀牙釉质,造成牙龈退化。
5、避免食物染色
牙齿中的珐琅质就像是一块海绵,容易吸附各种食物上夹带的色素,如咖啡、可乐、红葡萄酒等。如果食用后不及时清洗牙齿,就容易积淀色素,一段时间后,就会粘附在牙齿表面,让牙齿看起来沉闷暗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