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一定有类似这样的朋友,老跟你抱怨:「我对他这么好,可是他对我却很冷淡。或是「我对这个家做牛做马,可是喔,孩子长大了就都不管我了。又或是「我对他付出一切,但你看看他怎么回报我的?为何会得到这种结果,都是因为,他们过度用讨好的方式,在跟别人相处。
但明明是想对别人好啊?可是为何有些行为让别人窝心与喜愿,有些却不是呢?但对别人好跟讨好这两者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简单的分类是这样:若对方有需求,你协助满足需求,这是对他好。但对方没有需求,你不断尝试想让对方靠向你,这就叫讨好。
讨好者,通常都是用着自以为是的方式想取悦别人。来,其中关键就是「自以为是这四个字。就是用着你觉得好的方式想取悦别人。可是过度自以为是,就很容易造成别人的压力与不悦,让人厌烦与想逃,因为这些行为必是对方要的。再不然,就是对方理解到你试图想取悦他,而以此驱动你,让他得以获取更多的好处。这两个概念,其实就是我在之前TEDx演讲中(为什么不该追求爱情)提到的状况一与状况二。
至于纯粹对别人好,背后是没有自以为是的态度在后面,你也不在意对方是否要因为这行为而被取悦或是更靠近你。没有企图、没有目的、没有要求,对方就不会感受压力、也不会想要逃走。而当你没有刻意想做什么事情、没有想不断取悦别人时,你的吸引力反而会大增(就算你的吸引力没增加,讨厌指数最少不会飙高)。
如果有人不懂上面这一段,就就想想自己跟父母的相处方式吧。
如果你饿了,你跟妈妈反映,然后她准备了食物给你,你会很高兴、也可能会觉得感激,觉得妈妈闪闪发亮。但相反的,如果你不饿也不冷。她却一直在你身边转来转去,不断问你:「有没有渴了?我去倒水?会不会饿,我去做饭?是不是不开心,我可以倾听?你很快就理解到,她是想做些什么来获取你的注意,并试图在讨好你。而这转来转去找机会表现的行为,会让你厌烦、有压力、而且讨厌。你会希望她别问了、别烦你、就单纯去做她的事情吧,别把自己放在她的世界中心!但偏偏你还不能抱怨,因为抱怨了她还莫名其妙,觉得你不知好歹。而这只会让你更闷,不是吗?
最后你或许还是因为肚子饿吃了她准备的饭菜获得了温饱,但你心里留下的情绪往往只有「烦躁感。所以,刻意讨好的行为是不会让人喜悦、不会让你感激,虽之而来的往往仅是厌烦,或是理所当然。而她持续下去,也会觉得挫折,觉得自己为你这么用心,你怎么反而想逃开、觉得你为何越来越不知好歹?
所以啰,讨好的心态只会让人感受压力想逃走。也不会在对方身上得到预期反应,最后自然就会越来越失望。
此外,讨好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对方知道你【有所求】。既然有所求,你的所有付出都是希望得到他的回应。所以厉害一点的「被讨好者知道怎么给你一个不轻不重,但他却是轻而易举的回应。比方说,甜甜的笑,睁着水汪汪的眼睛说「你对我好好喔!让你感受到报酬、让你有所希望与期待,并鼓励你持续付出。换言之,你很容易在讨好的过程中被转化成工具人。这也是另一个很多人在恋爱中失望的原因。
所以解决方法是什么?
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去曲意讨好别人。你是顺手带份早餐给你喜欢的同办公室的同事吃,你不在意对方是否回报,那OK;但若你每天睡眠不足的骑两小时的车去送早餐给你的心上人,你就过度了。对方来约你,你也有时间,两人一起度过愉快的一日,这很棒;但若对方来约你,你明明有事要忙,却不敢说出而勉强迁就,这也是过度了。或是别人做了某些事情,你不开心,你坦率地让对方知道,这很不错;但若因为害怕影响关系而勉强接受,这也是讨好、也是用力过度。
总之,当你过度用力,你就必然会期待这些付出将来要得到回报。这时候,你的付出就变成一种试图交换情感的代币。就算你嘴里说着没关系,你背后的动机往往还是会被对方看穿。而对方一旦看穿,发现你的付出只是想换回某种东西,他就可能会轻藐你,不然也可能利用你。让你继续用力付出,而他只给予你最基本的关怀或是微笑。
这也是为何所有用力过度的人际关系,最后当事人都会受伤。
因为一开始,你就做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