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天气预报一直在报40℃,只不过没那么高频而已。在40℃这个问题上,充满了大量的臆测、谣言,这么多年都没解决。我在这试图解释一下
1、预报的温度是百叶箱温度,不是体感温度
由于人所处环境不同,体感温度差别非常大。比如高温晴晒,地面柏油路可以到七八十℃;你如果在车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五六十℃;在北方,有没有树荫,明显感觉不同吧;南北方,一湿一干,一蒸一烤,也完全不同,所以这么多人感受不同,到底以哪个为标准呢?气象台使用的是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温度,是多年惯例。
用自己的个例,企图指代整个城市气温,并且指责气象部门不敢预报,在我看来,是一种撒娇的表现:)
2、预报员也怕啊,怕考核
你以为预报元不想报40℃,但问题是,一年下来有几天40℃?你在预报时,会考虑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人家预报员也要考核准确率的。首先她们会看看近期的实况,再看看预报模式,再参考历年气候,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相比40℃,预报员可能认为38、39℃出现概率更大。
预报员在什么情况下会果断报40℃,比如昨天40℃了,今天和昨天情况差不多,甚至更严重,那么预报员肯定会报。每年第一个40℃预报,是非常考验人的胆识的。气象台是一个想说真话的机构,遗憾的是,有的时候说不太准,这里面,有科技、经验、人性等多方面的局限性。
3、超过40度就放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中指出,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也就说说,40℃不见得放假,但应该停止户外作业。只要到了35℃,都会采取措施,活着发放高温补贴,不过这快执行,并没有有效的监管,全看企业良心。
综上所述,40℃不存在政策一刀切的情况,气象部门也没用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