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喝水大家都知道吗,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了,怎么健康的饮水,你都知道吗。据中新网报道,英国一位42岁的女记者萨拉?史密斯(Sarah Smith)每天喝三升水,坚持四周之后,样貌足足年轻了十岁。
她因长期头疼和消化不良而去咨询神经科医师和营养师。结果两位医生均建议她每天喝够三升水,于是她遵循医嘱并开始记录自己喝水前后的变化。
四周之后,萨拉惊喜地发现,她的样貌和精神状态变得大为不同。四周前,她面部有眼袋、黑眼圈、皱纹、红斑,并且气色很差。而今这些症状均大有改善,头疼的症状也减轻了,她看起来像变了个人。
那么怎样喝水才最健康的呢?
这个喝水法能防病!
1.防色斑:早起喝杯温开水
人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体内的垃圾需要有一个外力作用帮助排泄,温白开就是第一选择。
刷牙后喝杯白开水可以迅速起到冲刷机体、养颜排毒的作用,防止色斑的产生。脸部已经有色斑的女性更是不应该放过清晨喝水排毒的机会。
2.防便秘:大口喝水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医生高宪平解释,便秘是因为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其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使大便变得难以排出。
要排便通畅,就要使肠腔内有充足能使大便软化的水分,因此,喝水应该讲究技巧:如果小口小口地喝水,水流速度慢,水很容易在胃里被吸收,产生小便。可见,便秘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满口),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能够尽快地到达结肠,同时刺激肠蠕动,改善便秘的症状。
3.防尿路结石:3个黄金时段要喝水分别是:早上10点、下午4点、晚上10点
人体最缺水,此时尿液会过分浓缩,易于形成结石。在此时喝水,补水防结石事半功倍。另外还要保证每日饮水量要在3000~3500ml,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4.防中风:睡前及半夜各饮一杯开水
缺血性脑梗塞所致的中风占急性脑血管病的半数以上,尤以老年人为多,且常发生于夜间。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液变稠,极易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要注意睡前喝水别过量,睡前喝大量水,会增加起夜次数影响睡眠。
5.防高血糖:每天至少4杯水
《糖尿病护理》杂志刊登法国一项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以使高血糖或糖尿病危险降低36%。
因为喝水充足,可以使大脑向肝脏发出“产生更多葡萄糖”的指令。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危险。
6.想减肥:饭前喝水
英国伯明翰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在每餐饭前半小时,坚持喝一杯500毫升的水,坚持3个月,体重就能减轻2公斤-4公斤。
7.防胃酸——喝点苏打水
如果感觉胃酸,可以喝苏打水试试,初次喝可能感觉味道接受不了,可将果汁兑在苏打水里饮用。连续饮用几天,胃酸导致的不适可得到缓解,胃里感觉很舒服。
8.防烦躁:一有空就喝水
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被称为“快乐荷尔蒙”,而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一有空就喝水。
喝水需警惕的三误区
误区一:秋季嘴唇干燥、喉咙痛喉咙痒多喝水就好了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嘴唇干裂,喉咙痒、喉咙痛等症状,很多人会靠多喝水来缓解,但是多喝水就好了吗?
健康、正常的喝水对全身都有好处,但是局部的干裂,可能是因为维生素的缺乏,跟秋冬季节的空气湿度也有关系。光靠喝水来滋润干燥的嘴唇,其实没有太大作用,还不如涂一只润唇膏有效。
当出现喉咙痒、喉咙痛等症状时,要区分是用嗓过度还是咽喉炎气管炎等病症,比如说,许多用嗓的职业从业者如老师、导游、客服等,选择胖大海泡水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是炎症,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则要对症下药,解除炎症。预防咽喉炎,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必须戒烟戒酒。
误区二:感冒多喝水就好
感冒了不仅要喝水,还要多喝水,这似乎已成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常识,但是感冒后不看医生,不吃药,光靠喝水真的能治愈吗?
感冒分很多种,治疗需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但总的原则不变——感冒还是要吃药,多休息。喝水对感冒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促进代谢产物和体内毒素的排出,但是注意不能喝太多。人体在感冒的状态下,机体的肝肾功能会受影响,多喝水容易加重肾的负担。
患了感冒以后,要保持饮水量,应间断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过300毫升,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不要一次大量饮水,这样对肾的负担太大。此外,大量饮水还可能引起水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心慌、局部的胃肠反应(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最终导致人体机体功能紊乱,反而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误区三:每天要喝够“八杯”水
人每天要喝八杯水,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种说法。为了健康或美容,每天都要喝够八杯水才是健康的。真是这样吗?
结语:健康饮水,合理的控制喝水量真的是特别的重要了。每个人的水杯容量大小不一,八杯水只是通俗说法,并不能用作每天喝水的度量单位。人体水分的补充一定要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体重、运动量、排汗量、排泄量等不同来界定。每个人应喝多少水都有不同的标准。主动喝水,及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