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于2004~2008年间,在10个城市招募了51万多位成年人志愿者,年龄在30~79岁之间,并跟踪其饮食 和健康状况。研究者发现,在受访者当中,能够做到每天吃新鲜水果的仅仅占18%。研究者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来寻找新鲜水果摄入量和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和那些基本上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的平均血压明显比较低。
这件事情其实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水果和蔬菜都是钾的好来源,但是蔬菜烹调会放盐,吃蔬菜的时候钾、钠一起吃进去,但是吃水果不需要放盐,所以只吃到大量的钾,吃进去的钠却微乎其微。对于那些需要吃高钾低钠膳食的人来说,水果是帮助控制血压的极好食物。
和那些基本上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血糖水平也明显较低。这一点相当令人惊讶,但是,早就有西方的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吃水果并不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甚至蓝莓和苹果还有略微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效果。
因为多数水果的餐后血糖反应并不高,远远低于白米饭和白馒头。水果中富含的果胶有延缓餐后血糖反应的作用,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也有降低消化酶活性的作用。除非数量过多,正常吃半斤水果是不会带来糖尿病风险的。和那些基本上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降低40%。
考虑到中国人一半左右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此项研究结果称吃水果能“预防早夭”和“延寿”也不算过分。和那些基本上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冠心发作的风险降低34%,脑梗塞风险降低25%,脑溢血风险降低46%。
还有研究发现,水果中除了钾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有益心脑血管的因素,比如其中的多酚类物质,比如槲皮素等类黄酮物质,对一氧化氮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改善内皮功能,这是果蔬食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在中国,中风的发病率非常高,但是人均水果消费量比较小,对水果的各种质疑特别多。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言,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迫切需要让国民了解水果的健康意义,特别是让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的人,比如中年男性和老年人,增加水果的消费量。
比如说有些容易拉肚子的人说:感觉水果特别凉,吃了会胃肠不适,甚至容易拉肚子。也有些有胃病的人感觉吃了水果之后胃里容易胀。这些都是消化吸收功能差的表现,这类人的确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果,并控制吃水果的时间和数量。
但是,并不能把这些禁忌推广到所有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士,一定要注意每天吃水果。反过来,每一类食物都有合适的数量,有少数人过分贪吃水果,也并不利于健康。一次吃两斤葡萄,或者一次吃半个西瓜,会摄入过多的糖分,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血糖控制。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200~350克水果,这个量分两次吃,不会给胃肠带来很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