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什么事情有熟人好办事是普遍思维,特别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费用高的情况下,若能看病有熟人,确实能让患者在潜意识里感到安心踏实,可是从医生角度来考虑,我认为看病找熟人也是各有利弊的。
从有利方面说,在患者看来排队挂号住院交费手术康复等等一系列的繁琐过程让人疲惫,再加上对病情的未知,更让人焦虑烦躁:到底得的什么病?能否住上院有没有床位?手术风险多大?需要花多少钱?不会多收费吧,医院黑着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大环境下,患者这种心理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医改改到今天这个民生问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解决,表现在个人头上,不管大病小病,只要进了医院,那就是两眼一摸黑!“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确实让很多人害怕,能有熟人关照,最好是直接管床治疗或者做手术的医生,那这心就先放肚里一半了。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接触的病人多,有熟人亲朋来打招呼,用得着自己,也是很有成就感的,至少说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在交流诊治的过程中也增进了感情,很多事情有时候也办得顺利,在朋友圈子里魅力指数飙升。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负面影响也是不少的,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第一,有些熟人交代或者自家亲戚看病的,往往有热心人“从中指导”,特别是同行不同科室的,或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的,这个检查不做吧,那个风险是不是太大了,能省给俺省点啊,换个单间吧!各种建议要求纷至沓来,医生往往碍于面子或者“善良”为他们考虑,容易瞻前顾后,考虑过多,影响诊疗,虽然确是好心,但往往事与愿违,让自己很被动。
例如在儿童医院住进来一个十六七岁的阑尾炎患者,很大个的小伙子,看起来和成人没两样,因为是某某的熟人,就住上了,安排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由于器械设备经验护理和手术操作等方面都与平时小儿手术有所不同,导致手术处理欠佳,术后感染,二次手术,住院半个多月花费巨大,家属大闹,熟人介绍也差点反目成仇,让“热心人”寒了心。
第二,面对自己的亲人和实实在在的病情,医生很难冷静思考科学决策,没有一颗平常心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位胸外科主任的妻子也是医生,在体检中查出肺癌,需要手术切除,主任各种安排都已做好,本想亲自主刀,大家都劝他还是由其他专家来做吧,还有病理检查呢,怕他负担太重,影响手术,就由其他专家来做吧。他也同意了,在外等候。
手术顺利,术中快速病理报告标本切缘未见癌细胞,这样结束手术也没什么不妥,但是按照常规来说大家认为还是可以再扩大切除一些更安全,大家讨论了一会,究竟如何选择还是需要和这位既是家属又是专家的主任来决定。
一向沉稳的主任思索良久,考虑妻子体质和创伤,术后恢复等情况确定不再切除,关胸结束手术。一切照顾得都很好,可是术后三天最终的常规病理报告却提示标本中发现癌细胞。不得已,还没有拆线的妻子又被推入手术室做了一次开胸扩大切除术。很难想象这个结果对外科主任和他妻子的打击,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亦或是悔恨?主任说他做手术二十多年,决定果断,还从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原本是好意,没想到却让妻子又遭了一次罪。
因此当许多医务人员听到某某是熟人的时候,往往从内心感慨一句:越是熟人越要小心,否则,更容易出事!
以前大家提倡和患者交朋友,现在很多医院还称呼就医患者为“病友”,我认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需要帮助,在人文关怀上医生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把“总是去安慰”先做好,给患者以信心,并且建立信任共同面对病情;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一定要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不为外界各种关系情感所影响,专心看病。毕竟不管过程如何,看好病的结果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