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酷暑,对于抵抗力比较弱的儿童来说,更容易患上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疾病。儿童呼吸道、消化道等常见病的治疗,可以中西医结合,中医除了大家熟知的吃中药外,还有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外治法。
孩子喉咙反复有痰 3服中药就见效
5岁的小米(化名)今年春天的时候就出现了反复感冒,感冒还没好,又出现了咳嗽,经过治疗,咳嗽倒是好了,但喉咙口却总是感觉有痰,时不时地会清嗓子。从3月份开始,小米反复治疗,反复发作,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报到”。半个月前,小米再次因感冒后出现清嗓子的症状,家长带她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找曾智凤副主任医师就诊。为她进行一番望闻问切及相关检查后,发现小米的炎症指标都是正常的,但她属于过敏体质,从中医角度讲,因受风热之邪,咽喉气机不畅。曾智凤为她开了疏风利咽的中药,“考虑到孩子年龄比较小,不一定能接受中药,所以,我先开了3服。”曾智凤说。令家长喜出望外的是,小米不但能接受中药,而且,吃药的第二天,症状就明显改善,遂吃完3服后,又带她到医院开药巩固。
“提到中医,家长一方面认为中药很苦,不忍心让孩子吃‘苦’;另一方面也有家长质疑中医的疗效。其实,家长对于中医的认识较为片面,如今,为了让儿童能接受中药,我们通过熬制工艺的改进,把中药汤剂浓缩成浓煎剂,口感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另外,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除了内服之外还有很多外治法,比如推拿、肚脐贴、微针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摆脱孩子不愿吃药的困扰,而且效果显著。比如肚脐贴对儿童食欲不振、便秘及一些功能性腹痛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又能避免孩子不愿吃药、怕打针的难题。”曾智凤说道。
至于家长比较陌生的微针,据曾智凤介绍,首先是针具不同,微针疗法使用的针具较为精细,针具的长度相对较短,这样就能减少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感。其次,它可以像创可贴一样直接贴在皮肤上,夏天能保持2—3天,冬天持续时间更久,针进入皮肤的深度仅0.3—1.5毫米不等,根据微针所处的部位不同,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微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对呼吸系统类的咳嗽、咽部不适等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类厌食、便秘等疾病都有效果。
儿童发烧且精神差 应及时就医
进入炎夏之后,儿科患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为主,而这两类疾病,多半与饮食和护理不当有关。俗话说病从口入,曾智凤表示,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此类疾病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饮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导致幼儿的消化功能紊乱,继而招惹肠道疾病。
“另外,最近天气太热,家家户户都把空调开了,小孩子尤其怕热,都喜欢待在空调房。但是,对于至阴至阳体质的儿童而言,好动的他们很容易出汗,出汗后不及时擦干,在空调房又容易着凉,从而引发感冒、发烧等呼吸系统疾病。”曾智凤表示,对于孩子发烧之后是不是应该立马送进医院就诊,很多家长都会没有主意,“这应该视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发烧之后精神状况依然良好,即便发烧到39℃,依然蹦蹦跳跳,并且饮食、小便都正常,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在家观察,注意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如果孩子发烧之后出现精神状况差、呕吐、无法进食等现象,即使体温不高,也应该立马就医及时治疗。”
在儿童的护理方面,对于不满一周岁的小宝宝尤其要注意,他们的抵抗力很弱,最佳室温应该保持在二十八九摄氏度。此外夏季婴幼儿容易出汗,应该及时擦拭汗液,炎夏气温高、气候干燥,宝宝通过排汗而丢失大量的水分,因此应该为孩子及时补充水分,就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也需要多喂水。另外,避免肚子着凉,从中医角度讲,肚脐中有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与统管全身阴阳脉络的任督二脉密切相关,因此,肚子受凉之后使得精气阻滞,进而引发腹痛、腹泻、呕吐。
家长悉心照顾 让宝宝安然度夏
1、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对于厌食的儿童,可以食用冬瓜排骨汤、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食物进行调适护理。
2、不贪凉。冷饮吃得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因此,不要贪图一时之快。
3、补充水分。夏季排汗量较多,需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避免脱水、中暑。
4、不从事剧烈运动。强度较高的健身活动,致使血糖偏低、抵抗力下降,轻者头晕,严重的出现昏厥。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适当的运动强度、结合合理的饮食等才能真正起到健身的作用。
5、早晚可以适当外出运动。夏季早晨与晚上温度相对较低,长期呆在室内吹空调之后,进行适当的活动,呼吸户外空气,特别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