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播更快感染率更高 怎么阻止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播。今天(1日),江苏省卫健委发布消息称,7月20日至今,南京市已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04例。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梳理发现,南京禄口机场外出并携带新冠状病毒的人,已在全国多处引发点状爆发。怎样迅速阻止这种传播?个体应如何保护?疫苗接种免疫逃逸是否仍需接种……成为社会关注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病毒进化趋向于更高的感染率。
据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丁洁介绍,从完成病例来看,目前引发南京疫情的毒株是德尔塔毒株。今年5月至7月,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爆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曾表示,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明显增强,仅10天就传播了5、6代,这种变异株的传播能力了一倍。
德尔塔是新冠状病毒的突变株,最早于2020年9月在印度发现,从2021年4月开始逐渐暴露并迅速蔓延,取代了英国株(Alpha)和巴西株(Gamma)成为主要流行株。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表示,目前德尔塔占世界毒株的70%左右,已成为最主要的流行毒株。
根据WHO上周的疫情周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感染德尔塔毒株的人群从暴露在病毒环境中到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平均时间为4天,而其他变异毒株的平均时间为6天。另外,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第一次检测病毒载量比原版新冠状病毒感染者高1200倍以上,这意味着德尔塔毒株在感染初期的复制速度更快,更具传染性。
与印度株(Kappa)相比,德尔塔株的s蛋白增加了T19R、del157-158、T478K、D950N等新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病毒人体的结合,影响感染性。徐可认为,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没有科学的定论可以判断感染德尔塔株后的死亡率更高。理论上,病毒为了在人群中长期存在和流行,感染率更高,死亡率更低。例如,流感病毒就是这样的进化规律。
免疫逃逸的发生并不意味着疫苗失效。
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邵一鸣31日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各种变异株仍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内。基于国外大规模疫情国家的真实数据研究,中国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任何疫苗都很难达到100%的保护效果。新冠肺炎作为一种长链RNA病毒,易突变是此类病毒的天然属性。同时,它还具有更显著的疫苗抵抗特性,可能会产生‘免疫逃逸’。徐可认为,现有的新冠肺炎疫苗是为原型株开发的,原型株疫苗仍会有一些保护作用,但突变病毒可能会改变其抗原性,导致免疫逃逸。因此,世界各国正在加强对突变株的更新疫苗的研发。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金辉告诉记者,事实上,这种变异株在早期就被检测出来了,目前共有15处突变。这种突变的综合作用使病毒能够避免部分中和抗体,促进病毒的传染性增强,从而导致免疫逃逸。
病毒逃逸细胞免疫现象在新冠状病毒中首次被发现,但在其他病毒中很常见,尤其是突变频繁的RNA病毒,如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金辉表示,虽然接种新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能会感染,但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苗有药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新冠状病毒。
记者从各地卫健委通报的流量调查信息中发现,南京本地疫情已经波及辽宁、安徽、四川、湖南、广东、重庆等省市。
现在是暑假,国内旅游增多,人员流动大,也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徐克建议,除了加强流量调整和现有防控策略外,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出行,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此外,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外航班的消毒,防止新输入性疫情造成的疫情叠加。
与此同时,徐可认为,德尔塔病毒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且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与人类共存。他建议,要加快疫苗的研发和更新,更有效率。与此同时,不可忽视国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有苗有药,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新冠状病毒。
这次疫情促使全国承受压力测试,为下一次国内疫情防控提供了怎样的思考?
金辉建议:第一,科学防治,精确施策。疾病暴发初期,研究判断疾病暴发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风险,及时进行分级分区分类控制;第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加强对新冠状病毒的变异性监测,对国内外流行的新冠状病毒变异毒株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预防措施;第三,外防为主,人物同防。运用标准预防理念,加强对境外人员和境外物品的标准化管理;对直接接触国际旅客和货物的保障人员进行封闭管理,督促全体员工接种新冠状病毒,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第四,加强监督,筑牢网底。严格执行部门、单位和企业责任,加强检查监督,筑牢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对机场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督,评估消杀程序、标准、效果,形成系统的控制。第五,集中多方资源,共同解决疫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