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可乐行业来说有点末世的味道。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分别陷入食品安全危机之中。
2012年1月可口可乐在旗下产品橙汁中发现未经许可的杀菌剂,并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报告,事后FDA发出警告,一些巴西甜橙种植户曾给果树喷洒了未经许可的杀菌剂。2012年3月CSPI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生产的饮料中存在高含量4-甲基咪唑,而该物质可能给人体带来致癌风险。2012年4月可口可乐被爆中国山西工厂将含氯的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后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总裁致歉,山西工厂总经理辞职。2012年6月,可乐陷入致癌风波,据悉可乐产品中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部分可乐产品生产厂家的4-甲基咪唑含量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采用“双重标准”。
目前,针对日前有关可乐产品中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一说,两大可乐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做出了不同反应:可口可乐公司已对美国供应链作出调整,降低4-甲基咪唑含量,并承诺将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实施新标准;而百事公司则岿然不动,未作出任何让步。同时,可口可乐也对媒体质疑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采用“双重标准”一事进行了否认。
对于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极力否认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并不是罕见的现象。在食品安全高发的中国,如可口可乐般坚称自己的产品毫无问题的厂家大有人在,把黑的说成白的专家更是比比皆是。
大家都还记得“毒胶囊”吧。当该问题被媒体突击曝光后,个别专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每天6个胶囊对身体健康无害”。如今,对于可乐致癌一说,亦有专家说出了令人义愤填膺的话——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言人道格拉斯•卡拉斯曾表示,只有当一个人一天内喝下1000多罐可乐时,才可能引发致癌风险。由此可知,会拍砖的不只是中国专家,在应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专家也不见得比中国的专家更客观、更公正。
事实上,可乐除了具有致癌风险外,部分产品还含有酒精,对于开车和酒精过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隐形杀手。
法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含有微量酒精,而其他主流品牌的可乐也有半数如此。同时,研究表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平均每升的含糖量是18颗与17颗方糖,相当于一罐可乐有6颗方糖。对此,英国《每日邮报》惊呼,难怪这么多人喜欢喝可乐!此外,可乐里的成分中还有用来创造香味的有机化合物烯类(terpenes),这是一种极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却没有注明在可乐包装上。
然而,针对致癌、酒精、含糖量过高等诸多安全问题,百事可乐执着地称其产品安全,可口可乐则大声喊冤。可乐何时能够成为健康安全食品目前毫无时间表。衷心地希望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公司在看到下述案例后,能够积极地改进产品质量,不要让可乐引发悲剧。
今年4月,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新西兰一位年轻母亲每天喝7升可乐,最终丧命。这位母亲名为娜塔莎•哈蕾斯,2010年2月,其在经历了一年经常性呕吐和浑身乏力后去世。她的家人认为,是可乐“杀”了她。(迟精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