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将继续跟踪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周边已经出现“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同时加强监测,了解我国是否有这样疾病的发生。” 9月11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种初步定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的新病引发了公众和卫生部门的关注。目前,全球已经确诊了200多例白癜风医院,患者几乎都是亚裔的黄种人。这种新病也被叫做“类艾滋病”,因为其患者的症状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症状相似。
对此,邓海华表示,2012年8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发的一篇题为“泰国和台湾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研究报告。
报告表明在泰国、台湾地区发现了一些成年病例,这些病例会产生“自体抗体”,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出现机会性感染症状。此类疾病到目前还没有查出病因,医学界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被媒体叫做“类艾滋病”。他希望用规范的叫法,叫做“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
关于“类艾滋病”与艾滋病的区别,邓海华解释,相似之处,都有免疫功能缺陷,会导致机会性的感染。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有明确的病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免疫缺陷,有传染性,有明确的传播途径,而“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目前还没有找到致病原因,也没有发现有传染性。
“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感染者有共同之处,就是体内的伽玛干扰素抗体较高,是其他病毒感染不具备的特征,可以考虑用这种办法确立或者排除其他疾病。邓海华指出,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有了相关检测技术的储备,尚未有诊断报告。
此外,关于“阴性艾滋病”,邓海华表示,这个病和艾滋病、“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有本质不同,不希望以后还叫“阴性艾滋病”。
据悉,卫生部曾对自称患“阴性艾滋病”的50多个病人采样,后经送到美国实验室进行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已知病毒和未知病毒的感染,包括后来在六个省开展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也没有发现这些人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家人被传染。(白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