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又称粟粒疹,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引起的皮肤病。它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白痱、红痱、黄痱3种。白痱,又称为晶形粟粒疹,好发于颈部和躯干,多见于高热有大量出汗者、虚弱及长期卧床的病人。
皮损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浅表性非炎症性小水疱,壁薄、发亮,易擦破,破后无糜烂面,干后有细小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红痱,又称为红色粟粒疹,为夏季常见的痱子,好发于颈部和躯干、腋窝、妇女乳房下、肘窝及儿童头颈部。皮损常对称分布,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密集而不融合的丘疹、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局部有痒感及灼热感,抓后可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黄痱(即脓痱),又称为脓疱性粟粒疹,好发于皮肤皱襞处,如四肢屈侧、外阴,也可见于小儿头颈处。皮损为红痱顶端岀现针头大小的、浅表性脓疱,疱液多无菌。
痱子,中医有热痱、痱毒等名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盛夏酷暑,炎热之气侵袭肌表,腠理闭塞,玄府不通,汗溢不畅,失于宣散而发;或夏季炎热之时,体热汗岀,复用冷水淋浴,毛孔闭郁,热汗浸渍,郁于肌肤所致。此外,衣着较厚,身体肥胖,虚弱及高热患者,也易发此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中医可辨证分为暑热、热毒等型,可采用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和祛暑除湿等治则施治之。